根據中時電子報報導,選戰激烈,不同政黨的支持者,常在網路空戰,現在校園也出現涉嫌「黑韓」的考題,家長憤怒又痛心,「黑韓黑到校園裡」,這是什麼教育?黑韓無極限還滲入校園,為人師表勿做最壞「試」範,讓杏壇抹上藍綠。消息傳出,社會個界紛紛譴責老師把骯髒的政治帶進校園!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但試題「韓總管是個奸詐「卑鄙」的小人,大家都對他嗤之以鼻,/國榆出身「卑鄙」,世家大族多瞧不起他,不願與之為伍」,在教育專業人員的自律性或思緒中,難脫影射性的攻詰,而且文字中恐涉人身攻擊、人格汙衊。
校園環境以學習為重,但老師不是在象牙塔,與社會脫節,以「卑鄙小人」結合政治人物直接寫成考題,藉試題讓同學思考,與以往試題常以「小英」、「小明」的通俗化代稱,迥異一般考題,是否別有居心,應進一步檢視,老師過去在課堂上,是不是常將政治想法加諸在學生身上。
言論自由的範疇,應該是針對公共事務而非個人,身為教師不應該做人格的抹黑以及人身攻擊,需謹言慎行,做好為人師表的榜樣,國中生雖然還沒有投票權,但當初即是學生覺得「考題怪怪的,回家跟爸爸說這個考題很奇怪」,家長一看覺非同小可,才向市議員投訴。
校方在段考結束後,各科舉行試題檢討會議,針對試題內容進行專業討論即察覺爭議,雖然命題教師以「任意編寫,非刻意為之」辯解,但同音巧合造成聯想引發誤解,命題教師實難辭其咎。
此外,原本有把關的審題老師,卻只專心於題目內含的專業知識問題,忽略題目的合宜性,種種疏忽造成命題疏漏,老師涉在試題中「霸凌」學生,考題選項安排忽略人名是否合宜,不管支持那個政治人物,籲政治黑手退出校園,還給學生單純的學習環境。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