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開打,中國華為首當其衝,大陸老百姓群情激憤,都在等待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振臂一呼,對美國發起報復行動。可是,他卻在5月21日接受媒體訪談時,給所有人潑了一盆冷水。
任正非說:大家不要因為華為綁架全社會的愛國情緒,不要煽動民族情緒;媒體也不要老罵美國企業,大家多為美國企業說話,要罵就罵美國政客;商品就是商品,不要和政治掛鉤;我們在看板上從來沒有「為國爭光」這類話;我們犧牲了個人、家庭,是為了登上最高點上。在最高點上,我們與美國有衝突,但最終還是要一起給人類做貢獻。
在150分鐘的採訪,任正非回答地理性、客觀、有格局。當外界都在擔心任正非的前途時,他卻用中國籍企業家的胸懷感動了整個中國大陸。
極度克制
面對美國的打壓,任正非有理由牢騷滿腹,可他卻表現得非常清醒。他沒有煽動情緒,反而壓滅怒火。說商品就是商品,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勾。
他經常說自己的小孩也喜歡用蘋果,為的就是給華為公司潑冷水,他拒絕使用民粹主義,因為那是害國的。客觀、冷靜,是他對自己做出的最基本要求。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美國無理地向加拿大提出,要引渡孟晚舟。這是美國的慣常做法,通過控制外籍企業家的親人,來控制企業家的決策,從而掌控整個行業。
任正非說,抓我的家人,就是想影響我的意志;但我要超越個人、超越家庭、超越華為來思考這個世界上的問題,否則我就不客觀了。
面對女兒的磨難,他沒有讓自己表現出絲毫難過,但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著,他決不妥協。
他通過一切法律管道,嚴正表明態度,絕不向美國屈服。世界上最可貴的感情,並不是激情澎湃,而是即使飽含熱淚,也要理性克制。
不當傳奇
人一成功,就容易被捧上神壇。媒體誇任正非:很神秘,很偉大,是商界傳奇;小學時成績好,大學有理想,做華為立志世界第一。他卻說,這名不符實。他說,40多歲創業,不是因為從小就有領袖氣質,而是因為活不下去,不得不找條活路。
當別人為提升影響力而買假學歷,吹噓過往的時候,任正非卻總是告訴別人,我小時學習差,當兵也不是最優秀的兵。但他沒說的是,他喜歡做一說一,不喜歡說空話,也不喜歡聽吹捧,就喜歡踏踏實實做事情。
對外他嚴肅地告訴媒體:“不要再吹噓華為的成績了,這很影響華為員工的士氣。”對內他警告員工:“不許說華為能夠打敗誰,不爭做第一,要把第一踏實做出來。”
當一個人務實到拒絕做傳奇的時候,傳奇的名單裡,就已經寫入了他的名字。
居安思危
2002年,華為和美國思科公司就進行過一場知名的較量。那場官司,曠日持久。當時任正非就思考,如果有一天我們被限制了,該怎麼辦?
於是,在2004年,任正非就決定:用2萬人,每年4億美金,自己站起來,減少對美國晶片的依賴。
當時,華為剛剛經歷了幾次大的危機,囊中羞澀。但是任正非堅持這樣做。當何廷波帶著驚悚的表情來質問任正非的時候,他只說了一句話:“你只管搞晶片,錢不用擔心。”
15年過去了,當美國的“禁止令”砸下來的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在15年前,任正非的戰略思想,就已經甩了別人好幾條街了。
從創業開始,任正非就非常“怕死”。因為怕死,他在國內企業平均科研經費不足1%的時候,華為就達到了10%以上。
任正非帶領華為保持每年200億美元的投入,以每天10個的速度產出專利。每一個數字,在業內都無比驚人。
任正非憂患意識極強,所以華為不留懈怠員工。他告誡員工,30多歲就不要總想著躺床上休息。他總是強調,生命有所負重,才更能前行。
不混圈子
中國商界有四個頂級的圈子。
第一個是“華夏同學會”,被稱為中國最神秘的頂級組織之一,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王健林 、馮侖、柳傳志等大佬都是成員。同學會一年舉辦兩次,每次由其中一個同學承辦。
第二個是“泰山會”,會長柳傳志,理事長段永基。它由中國知名企業的CEO組成,會員包括聯想控股、四通集團、泛海集團、遠大集團等15家。
第三個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柳傳志任主席,俱樂部的成員包括經濟學家吳敬璉、張維迎、周其仁、許小年,企業家王石、馬蔚華、馬雲、郭廣昌、王健林、牛根生等大佬。
第四個就是浙商的一個出名簽:江南會。馬雲、馮根生、沈國軍、宋衛平、魯偉鼎、陳天橋、郭廣昌、丁磊八位浙商共同創辦。
據說,其中的任何一位遭遇到商業危機,只要“江南會”肯出手,難題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但任正非,沒有參加任何一個圈子。
“不結盟,不建圈子,也不走圈子,同時警惕圈子。”這是任正非的堅持。不僅如此,他還拒絕在媒體過度曝光,如果不是此次華為事件,任正非對於公眾而言,仍然是個神秘的存在。
極度務實
在中國大陸有很多商業大佬都會積極參加社會活動;2018年,為慶祝改革開放,黨中央、國務院表彰了100位改革先鋒,馬雲、馬化騰都在列,但卻沒有任正非的身影。
事後記者採訪,人們才知道,是任正非“走後門”申請把自己拿掉的。他說,自己精力有限,只能管好一個華為。他低調實幹,和華為一樣。他的時間,都花在了學習上。有人在朋友圈爆料,高鐵上偶遇任正非,他正拿著電腦辦公,而且是全英文啊。
十幾年前,任正非就在董事會上對副總裁們說過:“將來董事會官方語言是英語,我自己60歲了還在學外語,你們這些副總裁就自己看著辦。”
他雖然是一家著名企業的董事長,但毫無架子。他經常坐地鐵出行,很多人都在地鐵上偶遇過他;他還在華為食堂排隊打飯。這樣的商界大佬,在中國的環境裡,屈指可數。不隨波逐流,堅持做事實,這就是任正非的處世哲學。
尊重競爭
行業內,華為的對手很多,但無不尊重華為。理由很簡單,在任正非的帶領下,華為一向堅持互利共贏。
2017年,華為形勢正好,很多昂揚的員工喊出口號:“滅了三星,滅了蘋果”。在消費者BG年度大會,任正非嚴厲批評了這種觀念。他警告員工,無論公開場合,還是私下場合,這種話一句也不能講,講一次,罰款100元。
在任正非的價值體系裡,三星、蘋果都是同一個商業模式下的朋友,要允許競爭。包括對老對手中興,任正非的氣度也十分令人佩服。
當年華為和中興爭奪市場,打得如火如荼。但是當美國制裁中興以後,華為立刻與中興和解,取消全部訴訟。因為雖然在市場上,華為中興是競爭對手,但是當外敵進攻時,大家就是戰友。任正非尊重每一個合理的競爭對手,但是對於無理的打壓,他也絕不退縮。
外界現在都在擔心,如果重要的歐美國家都採用國家禁令的方式,阻止華為和理解競爭,華為還能活多久?任正非非常自信地回應:“我們有很多東西,他們非買不可。不買他們傻!”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華為在技術的和平競爭上,取得了絕對優勢。對於世界僅此一份的技術,他們除了買,還有什麼辦法?
尊重對手,不怕競爭,踏實發展,這就是任正非最清醒的發展格局。美國企圖用禁止令打壓中國企業,但中國企業家用世界性格局嚴正聲明:華為不懼競爭,歐美國家遲早要買華為的產品。
面對超級大國的無理挑釁,中國的企業家絕不狹隘地煽動民粹主義,但也絕不屈服。這種大格局、大視野、大胸懷的中國企業家,值得全體華人的敬重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