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被查出癌症後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麼是我?我怎麼就這麼倒霉?那麼,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有沒有什麼教訓可吸取?
癌症是省出來的!
一、發霉食物捨不得扔,省出肝癌/花生、玉米、豆類等澱粉含量高的食物,一旦霉變,最好扔掉。因為澱粉在高溫和潮濕的環境下會滋生導致肝癌的黃曲霉菌,多種研究表明黃曲霉素是很強的化學致癌物。如果發現有一顆花生壞了,那一碗花生米,或者是存放的一袋花生米都得扔掉!千萬別因為省錢,不捨得扔。
二、不捨得吃新鮮蔬果患癌風險增加。
2017年2月,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表明:相比較於不吃果蔬的人,每天吃200克果蔬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低13%、患癌風險低4%、早亡風險低15%;吃800克時,則分別減少28%、13%、31%。
研究還指出,能降低癌症風險的食物有綠色蔬菜、黃色蔬菜、十字花科蔬菜(西蘭花、蘿蔔、白菜、捲心菜等)。
破解對策: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裡推薦,每人每天應該吃300~500克蔬菜,200~350克水果。不吃發霉食物及水果,即使有一丁點壞了也不可以吃了。
伸出雙手,教你精確衡量果蔬重量:對蔬菜來說,一個拳頭+ 雙手一大捧= 300~500克;對水果來說,雙手一捧= 200~350克。
癌症是懶出來的!
一、懶得運動,13種癌症風險上升/懶不是病,懶起來要人命,這可不是慫人聽聞,一旦被懶附身,癌症也跟著“靠近你”。大多數人把懶錯當成了隨心生活,才給了疾病可乘之機!專家提醒懶癌患者們,別讓懶招來了真的癌。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發現,與運動最少的一成人相比,運動最多的一成人平均患癌機率降低7%。
運動最多的人平均每天快走超過1小時,他們患食道癌的機率少42%,肝癌機率少27%,腎癌機率少23%。
美國華盛頓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聯合研究發現,每週合計快走5個小時或者跑步2.5小時的人,乳腺癌風險降低14%,結腸癌風險降低21%。
破解對策:
避免多餘的熱量和脂肪囤積,少吃多動。每天跑步半小時,也可選擇自行車、游泳、引體向上、俯臥撑等方法,循序漸進地鍛煉。晚飯後要外出健步走,用走路調節工作疲勞,不要吃完飯就坐下來。如果沒有大塊時間運動,可以利用零碎時間動起來。下班多走路少坐車、爬樓梯少坐電梯、中午飯後散散步等。
二、懶得體檢,錯過癌症最早發現期/很多癌症患者拖到晚期症狀出現才去醫院,這時往往為時已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期。健康人群每年定期體檢,有癌症家族史、有危險因素人群還要每年定期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
〈一〉肺癌篩查/對於50歲到75歲或有肺癌家族史、吸煙史、職業接觸史、或惡性腫瘤史者,至少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
〈二〉乳腺癌篩查/30歲以上的女性,可以1年~2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 40歲以上的女性,建議每年進行一次鉬靶檢查。
〈三〉大腸癌篩查/50歲以上的人群;有痔瘡和長期便血的人群(直腸癌患者80%首次就診被誤診為痔瘡或漏診);直系親屬中有結直腸癌病史;經常發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發現腹部腫塊的人定期做腸鏡檢查和直腸指診。(直腸指診,雖然有些不好意思,但真的是特別直觀的檢查手段)
〈四〉前列腺癌篩查/50歲以上的男性, 每年做一次前列腺癌篩查。
〈五〉胃癌篩查/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及惡性貧血、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每年做1次胃鏡檢查。
癌症是吃出來的!
一、常吃太燙食物:增加食道癌風險/不要吃比自己體溫高的食物,剛出鍋的飯菜先放置一段時間,感覺不燙嘴再吃。
二、常吃肉類、燒烤油炸:增加腸癌風險;肉類適量吃,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粗糧最好占主食的三分之一。
三、吃糖過多:增加胰腺癌風險/吃糖會導致胰島素大量分泌,使胰島功能受到損傷,而這是引起胰腺癌的潛在因素之一。除了胰腺癌,較高的空腹及餐後血糖水平還可以明顯增加患乳腺癌、子宮內膜癌和黑色素瘤的風險。
四、常吃醃製食品:增大胃、腸癌風險/醃菜、臘肉、臘腸等醃製食物,往往含有大量硝酸鹽,會在胃內被轉變為亞硝酸鹽,與食物中的胺結合成亞硝酸胺, 有極強的致癌性,增大胃、腸、胰腺等器官癌變風險。而熏肉、火腿等熏制食物同樣風險不小。熏烤類食物在製作中,燃料不完全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類物質,具有強弱不同的致癌性,強致癌物苯並芘就是其中一種。
破解對策:
不要吃燙食、不要直接喝開水和燙茶,等放涼一點再喝。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醃製等加工肉製品,學會看加工食品上的標籤,選擇低糖或無糖食品。
警惕“隱形糖”,番茄醬、速凍食物、牛肉乾、麵包等都含有不少糖分。精米白面升糖指數也較高,應該控制攝入量,建議多吃玉米、燕麥、豆類、紅薯、土豆、山藥等粗糧。
癌症是熬出來的!
長期熬夜是腫瘤高發的一個誘因。因為熬夜會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的紊亂,使得細胞代謝異常,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導致細胞突變,提高患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也早已認定,夜班是強烈的致癌因素,與朝九晚五的人群相比,夜班族晚期腫瘤風險增加24%,早期腫瘤風險增加49%。別再熬夜、熬生命了!晚上11點前睡,保證7個小時的睡眠。
破解對策:
任何年齡層的人,都要注意勞逸結合、少熬夜,注意作息規律。成人每天睡6~8小時為宜,睡前2小時最好不要進食。
癌症是氣出來的!
你是什麼樣的性格,也會影響到腫瘤發病。有種性格叫作癌症性格,這種性格的人,一般比較內向、不擅長與人交流,常常愛生悶氣,長時間如此,會影響免疫功能,使癌症有可乘之機。
一、生氣,可能會氣出食道癌/調查發現,個性急躁、易怒的人容易患食道癌。臨床中也證實了這一點,得食道癌的患者十有八九都是固執、急性子的人。
二、生氣,可能氣出肺癌/肺癌最怕什麼?怕三霾!
霧霾:室外大氣污染。
煙霾:室內空氣污染,包括廚房油煙、二手煙和裝修造成的空氣污染。
陰霾:心理污染,也就是生悶氣
三、生氣,可能氣出乳腺癌/心情不好是乳房養生的大忌。據乳腺癌流行病學調查,愛生氣、喜怒無常、焦慮抑鬱的人比較容易患乳腺癌,乳房增生性疾病也會更多見。
破解對策:
不要一味地壓抑、克制。向他人傾訴、寫日記、做感興趣的事,都有助於排解不良情緒。
不要一味地迎合他人,學會善待自己,敢於說“不”。
多參加社交活動,試著去展示自己,增強自信心。
醫生忠告:
預防癌症,最重要的是避免“ 主動作死”。養成好的生活、飲食習慣,來降低癌症發生的風險:“菸酒少碰,均衡飲食,記得體檢,敬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