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
「使命感是不願意錯誤的事情繼續發生,所以願意努力,直到錯誤的事不再出現。」最近看的一齣韓劇中,主角提到了什麼是「使命感」。這是一部在探討警政與社會治安的影集,但我卻在主角群的互動當中,看到了與環境運動一樣的堅持。
環境運動是一場持續的戰役,若未有人挺身而起,無法說話的環境與生物,常常在追求發展的意識型態下被犧牲。回首2018年,短短不到半年時間,一場又一場的環境戰役揭竿而起,綠色和平有幸能參與其中,在您的聲援下,守護土地,替環境發聲。
鏡頭回到3月14日,在環保署的會議室內與場外,一場反對與支持深澳燃煤電廠的勢力正在環評大會上激烈交鋒。這場耗時超過六個小時的會議,最終由環保署副署長投下關鍵的一票。深澳電廠的環差案,在一片爭議聲中通過。
深澳燃煤電廠一旦興建,將會破壞深澳灣美麗的海岸生態,同時,也會造成空氣污染。除了您我熟知的PM 2.5、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更會排放高毒性的重金屬汞。政府的職責是守護民眾健康,而不是走能源轉型的回頭路,去蓋一座7年後才會運轉、更傷害環境與健康的燃煤電廠。儘管沒有在這一關擋下,在場內與場外,守護環境與健康的聲音已經傳遞出去,引起更多共鳴。
3月至今,綠色和平舉辦了10場記者會,光是深澳議題相關就超過5場,包括邀請空氣污染專家勞里・糜偉(Lauri Myllyvirta)來臺灣,參與公聽會,研討會,努力奔走,就是希望政府可以懸崖勒馬,主動撤回深澳,並且真正聚焦在再生能源的發展。
眾多公民團體包括綠色和平共同發起的「撤回深澳」連署,短短四個月,成功號召近90,000人加入,這是公民力量的展現!戰役仍在持續,綠色和平會繼續和您一同努力。
2018年至今,不只聚焦能源議題。今年,綠色和平持續監督,要求保障遠洋漁業漁工權益。歐盟對臺灣漁業發出黃牌警告之後,臺灣完成「遠洋漁業三法」立法與修法,法規雖然完備了,但關鍵還是在如何落實。5月,綠色和平發布《浩劫漁生:臺灣遠洋漁業調查》,揭露沾染漁工血汗的海鮮疑似透過全球最大水產貿易商「豐群水產」行銷全球。
漁工人權剝削往往伴隨環境破壞、非法捕撈而來,關乎海洋生態的永續發展。綠色和平持續呼籲,臺灣政府必須有效執法,掃除各種非法漁業行為,同時落實跨國合作打擊人口販運。豐群水產則應公開供應鏈資料,並確保漁獲合法性,停止向可能涉嫌人口販運或漁工剝削的漁船採購漁獲。
報告發布以來,獲得來自漁業署與豐群水產的回應。這顯示,結構並非牢不可破,而是要一點點、一點點的持續推動,改革才會可能。
在減少使用塑膠與改善日益嚴重的海洋廢棄物問題,很開心告訴您,有許多正面的進展!臺北市政府率六都之先,承諾年底參加人數27,000人的「臺北馬拉松」,將朝綠色永續賽事努力,減少用後即丟的塑膠製品。科學調查的工作也不能少,此刻,綠色和平與荒野保護協會,自豔陽中開啟「海岸快篩計畫」,以更全面的了解臺灣海岸目前的污染情況。更多調查細節,將後續向您回報!
回到「使命感」,上半年的環境工作,是一點點地,讓微小的改變發生,讓小改變匯聚成大規模。除了使命感,更重要的是有您的支持。一起努力,我們會找回美麗的海洋與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