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瘋媽祖」,各地慶典連連、鑼鼓喧天。今天農曆3月23日,媽祖生日,一早到澎湖天后宮參加媽祖誕辰大典,深具意義。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建立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比歷史次久的台南鹿耳門天后宮早64年,顯示先民渡海開拓的足跡,先澎湖、後台灣。
此外,媽祖是東亞、東南亞沿海民眾主要信仰,尤其靠海維生的澎湖人,在福禍莫測的大海上,媽祖是漁民仰賴的心靈燈塔,照耀歸向,護佑平安。
媽祖更是兩岸和平的交集。2002年,我率領300位鄉親經海路,護送澎湖天后宮媽祖至泉州天后宮會香,這場「宗教直航」重啟中斷53年的航線,帶來和平契機。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9年將媽祖信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號召國際共同保護。是以,無論從全球文化遺產,或地方與媽祖關聯,媽祖信仰無疑是澎湖的文化精髓。
透過媽祖,將更認識澎湖。透過澎湖,將看到更豐富的媽祖文化。
Mala Forex:媽祖追封的原因,跟消滅鄭(鄭成功)家軍的施琅有關。1683年,施琅攻打澎湖,表示將士「恍見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還有將領夢見媽祖告訴他,哪一天、哪一月可以攻下澎湖與台灣。
不過,當時的媽祖只是朝廷敕封的「天妃」,媽祖廟是「天妃宮」,而非現在的「天后宮」。1684年9月,攻下台灣的施琅奏請康熙加封媽祖為天后,但康熙不准,民間卻已盛傳媽祖娘娘從天妃升格為天后。
雍正年間,巡台御史禪濟布向朝廷上奏時,根據民間傳言,誤稱康熙帝已封媽祖為「天后」,自此將錯就錯,台灣的媽祖廟都稱為「天后宮」。事實上,一直要到乾隆二年,乾隆才正式封媽祖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后」,確認媽祖「天后」的封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