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自認愛台灣的人,都應該仔細讀七月工業總會提出的白皮書;讀後,若沒有不寒而慄,決定善盡公民責任者,就請不要再以為自己真的在乎這片土地。
這是工總成立七十多年來,罕見地以正色直言向政府,政黨與社會各界指陳台灣的真實面貌,一個被只想討好選民,鞏固己利,不顧正義的政客們踐踏扭曲的國家;一個只強調「分配」沒人在意「生產」即將逐步走向均貧的國家;一個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又苦於政府失能,社會失序,國會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國家失去總體目標」等五缺六失的國家。
與其說白皮書如同暮鼓晨鐘,我更害怕這是屬於一個將沉之島,最後的迴光返照,究竟基於什麼原因?廿年來,讓這希望向以色列或新加坡看齊的台灣;「努力」半天後,上下的取向氛圍卻更接近希臘,菲律賓,甚至文革時期的中國。
我想到《論語》子貢問政中,孔子認為國治民安之道,在於「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在最極端的狀態下,可以「去兵」「去食」卻不能「去信」因為「民無信不立」。許多人將「民信」解釋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但我覺得孔子所謂的「民信」,其實更趨近於信仰,此處信仰無關怪力亂神,而是一個國家民族賴以維繫的中心思想,簡言之;就是"道德"理想。
「道」即正路,「德」為眾人齊心向前,有道德理想的民族,才有持續進步的美好前程。國父孫中山先生亦曾言:"有道德始有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過去中華民族儒心道骨,四維八目的道德理想,遠比外來民族的道德理想來得深沈宏大,所以諸如蒙古滿清等蠻夷縱使能以武力破國亡城,卻始終無法撼動中華民族的凝聚存續,結果反而從侵略者的角色轉化為被同化者。
相似的例證,也可以從以色列身上看到,他們維繫一個去國千年,流落海外的鬆散民族,依循的正是以猶太教義為主軸的精神信仰。
台灣演變成今天「五缺六失」的最大原因,是過去廿年來,一場自毀長城式的偏頗教改,以及族群對立,從教育體系到社會共識等各個層面,腐蝕掏空了台灣原本儒心道骨,四維八目的道德信仰。
於是在台灣,貪汙服監的前總統可以被同情,不認同國家的前總統可以被包容,還沒有搞清楚什麼是學問的高中生反課綱可以被允許,沒有骨氣擔當,不敢直接表明立場的總統參選人可以獲得支持;出入汽車,家裡冷氣冰箱一應俱全的菁英份子,上街反核四,反石化,不會自覺慚愧,愈是口無遮攔,作風囂張,引人非議的檯面人物,愈容易搏得輿論青睞;只顧派系私利,不問蒼生民利,公然顛倒是非與關說拉攏的政客們照樣百年長青。
上述提到的,哪一個人不是號稱自己愛台灣?卻都以「愛台灣」之名,行「既悖道,又缺德」之事。直接導致了今天五缺六失的危急局面。
工總白皮書中,倡議台版4.0戰略,其實,除了科技、工業、經濟與政治的4.0,台灣更需要道德教育與文化思維的4.0。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回到台灣經濟起飛後期的穩定殷實,再重新開展新局,否則,以現在大家「愛台灣」的方式,在不久的將來,無論哪一黨執政,恐怕都只能愛一個五窮六絕的台灣了!
作者: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