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析/川普要瓜分台積電,賴清德的硬氣能撐多久?

  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在美方的威逼利誘之下,台積電近年持續在美投資650億美元設廠,今年又宣佈增加1000億美元投資,因而逃過美國的100%半導體關稅,不料川普政府依舊賊心不死,甚至還要瓜分台積電。

可能是 1 人和白宮總統辦公室的圖像

  近日,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公開要求將"晶片法案"補助資金轉換為股權,並特別點名台積電要求"五五分",妄圖將其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美國之所以盯著台積電不放,首先是因為川普要兌現其競選承諾。去年競選期間,川普多次強調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作為全球半導體代工龍頭的台積電自然成為川普的目標之一。在他看來,臺灣"搶走"了美國的半導體製造業,現在必須"物歸原主",並擺出了一副不達目的絕不甘休的強硬姿態。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晶片已成為科技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從智慧手機到人工智慧,從航空航太到軍事裝備,無一不依賴高性能晶片的支援。美國雖在晶片設計領域佔據領先地位,但在晶片製造環節,卻已遠遠落後於台積電等亞洲企業。為了維持其科技霸權,美國不惜動用各種手段,試圖將台積電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從出臺晶片法案,提供巨額補貼吸引台積電赴美建廠,到施壓台積電交出核心技術以及索要客戶商業資料,再到如今的"五五分"方案,美國對台積電的圍獵正在步步緊逼。

  美方要求台積電"五五分",也有戰略方面的考慮。隨著中國大陸綜合國力的快速提升,兩岸統一已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階段,這讓美國寢食難安。美方認為,一旦兩岸完成統一,台積電就會落到大陸的手中,美國在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就會完全喪失,借此卡大陸脖子的圖謀也會落空,甚至還會被大陸反超,從而受制於人。所以,在兩岸尚未完全統一前,必須加速把台積電的產能轉移到美國本土,把全球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技術與產能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美國戰略界甚至還建議,一旦無法阻止兩岸的統一,應採用以毀滅台積電等半導體產業為代價的"焦土戰略",必要時炸毀台積電。

可能是 1 人的圖像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的構想是,美台各生產一半美國消費市場所需晶片,並稱"五五分"對美國"協防臺灣"至關重要。不過,面對美國政府提出的無理要求,這次臺灣當局終於難得地硬氣了一回。據臺灣"中時新聞網"10月1日報導,負責對美談判的台"行政部門"次負責人鄭麗君表示,台灣不會作出晶片製造“五五分”的承諾,也不會答應這樣的要求。那麼,面對美方的持續施壓,賴清德當局能撐多久呢?

  歷史經驗表明,在美國面前,臺灣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自主權。從開放"萊豬"進口到高價採購美國軍火,臺灣對美國的要求向來唯命是從。如今拒絕美方"五五分"方案的背後,是因為民進黨當局對自己面臨的處境有著清醒認識:台積電作為"護台神山",其臺灣經濟命脈與對美唯一重要的籌碼。若台積電真是被瓜分,先進晶片制程與產能大量轉移至美國本土,淪為"美積電",不僅意味著經濟支柱的崩塌,更將導致臺灣在美國的地緣戰略價值瞬間歸零,"棄台"只會是毫不猶豫的選擇。

  畢竟,美國向來奉行實用主義,過往被其榨乾價值而後拋棄的例子比比皆是,臺灣不過是下一個潛在的"棄子"。實際上,川普政府要求台積電"五五分",等於是提前就給"台獨"分裂勢力判了死刑。如果賴清德接受台積電被瓜分,失去利用價值的臺灣必然會加速淪為美國的"棄子";如果賴清德拒絕"五五分",則可能面臨美國更嚴厲的打壓。性格善變的川普隨時可能轉向明確表態反對"台獨",甚至支持兩岸和平統一。換言之,無論賴清德當局在台積電問題上如何抉擇,等待"台獨"勢力的都將是死路一條。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有觀點指出,從台積電擴大對美投資、與美關稅談判到大幅增加防務預算,民進黨當局無一不是在滿足美方的要求,這也助長了美方明目張膽地瓜分台積電的囂張氣焰。只要賴清德不放棄"倚美謀獨"路線,就沒有拒絕美方宰割的資本。隨著美國中期選舉日益臨近,川普急於兌現之前給選民的承諾,而賴清德當局很可能不超半年就會將台積電完全拱手相讓。即便如此,"台獨"勢力也換來美軍的馳援,因為其根本不值得美軍冒著核戰的風險與大陸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