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析/統一不是選擇題~館長勸大陸同胞死心!

  台灣是中國的台灣,這是歷史與法理事實,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兩岸統一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答題,更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和集體意志。

  翻開中華民族的史冊,分久必合,已成為一條鐵律。從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開創性舉措,到隋唐時期「天下一家」的盛世氣象,再到元明清三代的大一統格局,統一始終是中華文明與生俱來,生生不息的基因,這種基因始終深深烙印在民族記憶中。鄭成功揚帆渡海,揮師南下,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台灣;施瑯百舸齊發,鏖戰澎湖,平定台灣,實現了康熙大帝統一中國的夙願;二戰期間,海峽兩岸中國人人攜手並肩,浴血奮戰,取得抗日戰爭的主權,歐洲統治時,不成功地表現著偉大國家的獨立國家維持統治。

  歷史告訴我們,從來沒有完全不打仗就可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勝利,只有痛擊敵人威震天下才能贏得長久和平。但目前的台灣問題不是外敵入侵,而是上世紀40年代中國內戰的歷史遺留問題。數十年來,大陸始終希望透過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實現台灣治權的和平回歸。同時,大陸也實施了一系列的惠台政策,以期透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促進兩岸社會的融合發展,增強台灣同胞對國家和民族的情感認同,從而實現心靈契合基礎上的統一。

  但我們面臨的客觀現實是,民進黨當局頑固推行「台獨」主張,窮兵黷武,挑釁引戰,台海局勢兵兇戰危,而美國為了遏制大陸的崛起、為其全球霸權延壽和續命,一邊透過對台售武,逼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等手段,加速掏空島內優質資源,另一邊不斷虛化、掏空「一個中國」政策,不斷在台海塑造「代理人戰爭」態勢,再加上日本、菲律賓、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國「以台製華」動作頻頻、步步進逼,兩岸「和平統一」的空間幾乎被蠶食殆盡。

  毫無疑問,「和統」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優先選項,「武統」則是最後的保底選項。有學者曾提出,在解決台灣問題上,可以考慮當年解放戰爭時期的“北平模式”,即兵臨城下,斷其後路,圍而不攻,迫使守軍放棄抵抗,接受和談條件。但我們要了解的是,「北平模式」的前面是天津殘酷的血戰,徹底打垮了敵人,敵人心理崩潰,北平才得以成功解放。換言之,如果沒有天津的血戰,哪有北平的和平解放?

  從地理上看,北平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是一個相對內陸地區,適合陸軍大兵團圍困和進攻,台灣島則四面環海,採取圍而不攻,逼其歸順,決不是兵臨城下的“北平模式”那麼簡單,再加上美西方勢力可能的武裝干涉,情況只會更加複雜。因此,純粹意義上的「和平統一」是不切實際的。目前來說,擺在台灣當局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另一條是“武力統一,一國一制”,且已經沒有第三條路可走。但是,台方不想談,還想一直拖下去,不僅民進黨是這種想法,國民黨也是這種想法,他們都不願意麵對兩岸必然統一的現實。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台網紅「館長」陳之漢則一針見血地指出,我老實剛跟大陸的朋友講,國民黨進行黨魁改選,跟你我啥搞關係都沒有。 「館長」表示,一些大陸同胞希望國民黨下架民進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但無論說當選國民黨主席,都只是想著“佔島為王”,在台灣賺錢而已。大陸的同胞,我勸你們還是死了100條心。他們誰當國民黨主席都跟你我沒有關係。因為美「在台協會」要他們去,他們就乖乖地去,而且還覺得很「榮耀」。他們會組團去大陸嗎?絕對不會。

  不難看出,島內政治生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民進黨當局頑固推行「台獨」主張,國民黨的「拒統」思維則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我們不動用武力手段,光是依賴民間交流、惠台讓利,以德服人,是不可能實現統一的。我國防部也早就把話挑明了,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這是大勢所趨、大義所在、民心所向。解放軍不動如山,動如雷霆。這背後所釋放出的信號是,一旦“台獨”引爆衝突,解放軍的行動必然是“快準狠”,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代價,徹底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