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黃氏宗親會,11/9將在高雄燕巢舉行,為展來台黃家第一人、特恭撰始末、以傳舉世黃裔~~
澎湖很小,小到明朝、清朝都懶得去管理,所以在西元1624年,荷蘭人輕易地佔領了澎湖!
明末崇禎九年(西元1636年),有對黃家兄弟(正束、正伍)因福建居住地内亂、外寇、天旱等因素,被迫從泉州覺山內厝村漂洋過海來到荷蘭佔領的澎湖;幾經巡視,選擇落脚在蓮花山脚(現在的菜園里),墾地成家,如今已繁衍15代,子子孫孫已逾千人。
菜園里是全台惟一全【黃】的村里,它的始祖正束公,是來台有記載中的第[1]人;民國六十二年,菜園【黃】姓宗祠第三次重建後,為了黃家的傳承與接軌,才慢慢蒐尋【黃】氏淵源的相關資;而旅居在外的菜園宗親,在新宗祠建成後,也熱烈於冬至日返鄉拜祖,但却強烈要求重修菜園【黃】氏族譜,以繫宗誼、以載宗德、以明經過..
民國79年,我(黃明光)於冬至祭祖餐會上,自告奮勇接下[菜園【黃】氏族譜]重修的重任,也如期於80年完成;這是菜園350年來,最完整的第一部[菜園【黃】氏族譜]!
民國76年,兩岸開放探親,78年,我住高雄的叔叔(宗吉),便率先探訪泉州,雖然没有找到[内厝],但在那結識了多位熱心的宗親以及宗親會的執事;
民國八十年,「紫雲黃氏菜園族譜」出書後,便寄送10本到泉州,請宗長廣傳比對,結果半年不到便傳來找到[内厝]的好消息;
原來是族譜内的昭穆(字倫)發輝了驚人的功效.
民國八十二年,澎湖菜園里的子孫一團20幾人,由議長黃建築率領,從高雄經香港轉機到了廈門,在那,便有一個車隊迎接我們的到達,在[内厝]村前近百公尺,更是獅陣、布條、人群迎接我們的回來尋根;隨後,我們拜了祠堂祖先,又到菜園始祖正束公瑩地上香、献花,並默念了一篇長長的祭文(黃振謙執筆),又唱了一首菜園里的里歌---「菜園之歌」!
當晚,我們吃在[内厝],睡[内厝],成了真正的是一家人.澎湖菜園的這個「黃家莊」,在尋根成功以後,引來不少的關懷與諮詢,漸漸的我們才知道:在台灣,還有很多地區的黃家,都有宗親會,唯獨澎湖還沒有?
當時台灣省黃氏宗親會了解此情形後,凡有大會活動,便會透過宗吉叔叔,邀請幾人代表澎湖参加,通根叔公、與我,便是最多次的無「會」員常客.民國87年,台灣廢省;桃園龍潭出現了一個「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不僅會堂大又美,理事長黃永雄更是親和近人,極力拉攏我們組織「澎湖縣黃氏宗親會」.
我,經過了黃氏宗親會,一同到琉球海上的旅遊顛簸,又經過雅加達世界宗親會的參訪;我回想到我的健康(B肝),真是祖先的庇佑:而我能升官(台電澎湖區處經理)也是祖先的相助;於是在雅加達回程的桃園機場,我答應了黃永雄理事長:我要成立「澎湖縣黃氏宗親會」,而且還我要在澎湖主辦民國91年的「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
民國90年,我便推動「菜園黃氏宗親會」的成立,翌年,更積極結合前寮、小池角兩村的黃家於六月成立了「澎湖縣黃氏宗親會」,會員數達200餘人;這兩會的成立,我是唯一的推手,更是無名的創會總幹事。
91.9.28,「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如期在澎湖縣文化中心演藝廳召開,這是澎湖未有的盛事,廳内擠滿一千三百多人,廳外鑼鼓喧天,舞獅舞龍;菜園始祖正束公等先祖,専車迎送進堂,祭以最高的「八佾舞」,並承黃家裔孫一千三百多人的敬拜;澎湖縣賴縣長也親臨祝賀,並歡迎中午到漁人碼頭用餐,並一同享受馬公的漁港風光...。
這次「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在澎湖馬公舉行,是出人意料的成功;從此,「澎湖縣黃氏宗親會」,便納入大會之中,熱列地参與黃氏宗親會的各項活動;我也曾率團參訪龍潭黃梅山紀念館,闡述了「江夏」「紫雲」的分野,也說明了「守恭公」、「峭山公」那首[認祖詩]的小小不同!
澎湖菜園[黃家莊]雖小,但一村同宗同「黃」好辦事:我們建了三次宗祠、寫了二次族譜、自編了一首歌(菜園之歌);前李總統登輝也於83年送給菜園宗廟(東安宮)一個最珍貴的九龍金匾--[澤庇蒼生];94年,我還在高雄也籌組一個「月圓菜園旅外宗親會」(菜園人每年於中秋後餐聚、今年訂於10月18日在高雄林皇宮,席開約35桌);而與泉州[内厝]也有了多次的交流;在清朝,我們出了五秀才、在過去,我們出了黃議長(黃建築)、在現在,我們出了黃市長(黃健忠),我們的族譜(100年版),更蒙「閩台緣博物館」收藏,百世流芳中....
我們想:假若有緣:我們希望「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能在2036年,於澎湖馬公菜園,再一次舉辦「中華民國黃氏宗親會」,共慶【黃】氏在台,生根400年!
黃正束公祖,是來台第一人,而其裔孫於民國102年,透過「焚香托夢」,恭畫好他的肖像,請您瞻仰...
在唐期的泉州,因黃姓始祖守恭公獻地建寺,始有[開元寺]的千年流芳;在明末,因來台第一人(正束公)的拓荒墾地,始有今日「澎湖休憩園區」誕生;假若您路過澎湖203號道路,而看到一片空曠、沒建物的[綠地],那便是【黃】家來《台》第[1]人,用手用脚開墾出來的土地;它除了養我菜園十二代子子孫孫外,更提供世人千萬年的休憩,永無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