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大任:台積電赴美後,台灣經濟撐得住嗎?

  據【風傳媒】報導,主計總處上月公告最新預測,除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為4.45%外,明年仍有望維持在2.81%的GDP成長率。不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悲觀看待,認為隨著川普關稅帶動產業赴美投資,台灣未來的民間投資將會在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產業赴美投資後,排擠在台投資力道,影響的將不會只是單一年的經濟成長,而是台灣長期的經濟發展。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台灣除了受到美國直接關稅影響外,美國針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同樣也會間接衝擊到台灣出口產業。(顏麟宇攝)

  面對關稅以及匯率升值的雙重夾擊,台灣產業也面臨劇烈的重組與出海挑戰,長風基金會今(6)日舉辦突破論壇「被榨乾的台灣:川普關稅來襲 台灣產業如何求生?」邀請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劉大年主任、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電電公會副理事長許介立、建大工業總裁楊銀明、全國工業總會邱碧英副秘書長對談川普關稅的未來走向,以及台灣產業的應對之策。

  吳大任指出,川普的經貿有一個整體的思考,第一個大而美法案的減稅政策,另外一個是重建美國製造業,而關稅是達成這兩個目的的重要方法,川普在大而美法案中推動降稅,但美國目前現有的美債問題,讓川普需要透過課徵關稅,去獲得財源支持降稅政策,因此台灣如果想要在既有20%疊加關稅下,進一步爭取調降,勢必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要談到台灣想要的結果,他認為,不樂觀,且壓力將會非常大。

吳大任分析,台灣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國家,這幾年出口占總體經濟成長約為60-70%之間,對比韓國的50%、日本22%,因為台灣佔比高,因此影響也將相對於日韓兩國更為劇烈,特別是對美出口部分,直到2024年為止,中國加香港都是第一,但今年上半年對美出口攀升至第一名,顯示台灣對美貿易依賴仍不斷在增加。

  吳大任表示,台灣是全球供應鏈重要的部分,很多產品是經由國際供應鏈分工完成,最終銷售到消費市場,而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台灣除了受到美國直接關稅影響外,美國針對其他國家的關稅,同樣也會間接衝擊到台灣出口產業。

  吳大任續指,近期已經可以觀察到有些工具機業者在價格上因為匯率以及關稅衝擊,出現越做、賠越多,最後乾脆停產、關廠的情形。他認為,除了無薪假、失業人數上升,造成台灣未來內需消費力道低迷的可能衝擊外,更應該注意川普製造業回流的政策下,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供應鏈廠商,若逐漸加大對美投資,台灣的民間投資力道可能就會因此減弱,影響的就會是台灣未來3到5年的經濟成長。

  吳大任點出,主計總處對於明年經濟成長2.4%的預測太樂觀,認為應該務實看待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對台灣的衝擊程度甚至會比疫情和2008年的金融海嘯還大,美國現在已經嚐到關稅政策的甜頭,後續的總統未必會放棄。

  吳大任坦言,關稅政策如果延續,對台灣,尤其是在民間投資的部分影響將會相當深遠,即便台積電總裁魏哲家聲稱在台投資不受影響,但長期來看,一定會起到排擠作用,包括產業因為台灣經濟前景、電價問題而最終出走或關門,都是台灣政府在處理關稅問題外,另外應該思考的產業轉型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