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析/沒有靈魂的脊樑,撐不起一個國家的未來

  新加坡前總理李顯龍,竟在日本東京皇居接受了日本天皇親自頒發的"旭日大綬章"。這枚勳章,表面是"表彰其對日新關係貢獻",可根叔我盯著新聞照片裡李顯龍那筆挺西裝下看似端正的腰板,卻只看到一個被戳穿的真相:有些國家的“脊樑”,早被利益壓彎成了諂媚的弧度;有些政客的"靈魂",早被歷史虛無主義的蛀蟲啃食得乾乾淨淨。

  一、"旭日章"不是榮譽,是歷史的耳光

  先給不瞭解的朋友科普:“旭日章”是日本政府設立的國家級勳章,起源於明治時期,二戰期間曾被廣泛頒發給侵華日軍軍官。雖戰後改版,但"旭日"二字依舊刺眼——那輪"旭日",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曾照耀著他們的刺刀刺向南京城、新加坡河,曾染紅了東南亞無數無辜百姓的血。而李顯龍接受的"旭日大綬章",更是該系列中的高級別榮譽。日本天皇親自頒發,儀式莊重如"國禮"。可諷刺的是,新加坡是什麼國家?是被日本鐵蹄踐踏過的"昭南島"!

  1942年2月,日軍僅用七天就攻陷新加坡,隨後展開長達三年半的殘暴統治:強制徵召勞工修"死亡鐵路",屠殺數萬華人(僅"肅清大屠殺"就殺害超5萬華人),強征婦女為"慰安婦",糧食配給制下餓殍遍野……。那些被砍頭的華僑、那些被逼跪在刺刀前的平民、那些在集中營裡哭嚎的孩子,他們的血淚史,難道在李顯龍心裡連一絲重量都沒有?

  更荒誕的是時間節點——就在全球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中國等地隆重舉行活動緬懷先烈時,這位新加坡前領導人卻跑到日本"領賞"。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赤裸裸的政治姿態:我不在乎你們的傷痛,我在乎的是和日本的"友好關係"。根叔只想問:若真有骨氣,為何不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獻束花?若真懂感恩,為何不先向新加坡的抗日英烈碑鞠個躬?

  二、李顯龍的"政治算盤":從"小國平衡術"到"站隊投機客" 

  有人說:"外交嘛,不就是左右逢源?"可李顯龍的"逢源",早已沒了底線。看看他執政以來的"外交舞步":一邊嘴上喊著"維護東盟獨立性",一邊在南海問題上跟著美國起哄,對中國說三道四;一邊享受著中新合作的紅利(蘇州工業園、重慶互聯互通項目、中新廣州知識城……哪個不是中國掏心掏肺帶新加坡賺錢?)一邊又暗戳戳配合美日在亞太搞"小圈子";如今更絕——在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後訪日領勳,明擺著是給日本右翼勢力遞"投名狀"。

  分析認為,這背後藏著三層算計:其一,討好日本,穩住經濟"後路"。 新加坡資源匱乏,極度依賴國際貿易,而日本是其傳統投資和技術來源國。近年來中美博弈加劇,李顯龍政府擔心"站錯隊"影響經濟,便想通過"親近日本"給自己多留條路。可這種"拿歷史傷疤換經濟利益"的買賣,和當年溥儀當偽滿皇帝換"皇帝待遇"有什麼區別?其二,向美國表忠心,當"亞太傳聲筒"。

  新加坡雖自稱"中立",實則長期扮演美國在東南亞的"代理人"。從允許美軍艦艇停靠樟宜基地,到在南海問題上附和美國"航行自由"的歪理,再到如今借"日新友好"向日本右翼示好,本質上都是在配合美國的"印太戰略"。這次領勳,何嘗不是向美日傳遞信號:"新加坡還是你們的人。”其三,轉移國內矛盾,刷“國際存在感”。 新加坡近年經濟增速放緩,貧富差距拉大,民眾對執政黨不滿情緒上升。李顯龍此時高調訪日領勳,不排除是想通過“外交成績”給自己和家族政治加分——可惜,這種“靠跪著刷存在感"的操作,只會讓新加坡人在國際上更丟臉。

  三、東南亞的"集體失憶":當侵略者變成"合作夥伴"

  更可悲的不是李顯龍一個人"彎腰",而是整個東南亞部分國家對歷史的集體麻木。看看隔壁菲律賓:當年日軍在巴丹死亡行軍中虐殺數萬菲軍戰俘,如今卻和日本搞"聯合軍演";越南曾被日軍掠奪糧食導致大饑荒(1944-1945年餓死超200萬人),現在卻把日本當成"最大援助國";甚至韓國,這個曾被日本殖民35年、經歷"慰安婦"、"強制徵兵"血淚史的國家,也有政客為了短期利益和日本眉來眼去……。

  這些國家或許會說:"我們要向前看。"可根叔想問:"向前看"是不是非要踩著歷史的屍體走? 如果連侵略者的屠刀都沒擦乾淨,就急著和劊子手稱兄道弟,這樣的"向前看",不過是懦夫的自我安慰!

  反觀中國: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每年接待數百萬人次,課本裡永遠記載著"30萬同胞遇難"的數字,國家公祭日鳴響的警報聲提醒每一代中國人"勿忘國恥"。因為我們知道——忘記歷史,就是背叛;原諒侵略者而不銘記傷痛,就是對先烈的褻瀆。

  四、脊樑骨與靈魂:大國小國的分水嶺

  有人說:"小國沒得選,只能左右逢源。"可根叔要說:小國可以沒實力,但不能沒骨氣;可以講利益,但不能賣靈魂。看看瑞士:國土面積小,卻在中立政策下堅守原則,連二戰時納粹的黃金都不收;看看以色列:彈丸之地,卻永遠記得納粹大屠殺的歷史,每年用最隆重的儀式緬懷遇難猶太人;再看看我們中國:曾被列強瓜分、戰火燒到首都,如今卻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胸懷擁抱世界,但從未忘記"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誓言。

  而李顯龍們呢?他們或許覺得自己"聰明"——今天和日本笑臉相迎,明天和中國談生意,後天再和美國簽協議。可他們忘了:大國看的是長遠戰略,小民記的是是非恩怨。

  當新加坡的下一代問起"為什麼爺爺輩的抗日英雄被遺忘,而我們去給日本天皇領獎",當日本的右翼分子指著旭日章嘲笑"連受害者都成了我們的盟友",李顯龍們,你們拿什麼回答?

  根叔始終相信,一個民族的尊嚴,從來不是靠跪著乞討來的,而是站著捍衛出來的。

  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我們紀念的不是仇恨,而是那股"寧肯站著死,絕不跪著生"的血性;我們銘記的不是數字,而是"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代價。

  李顯龍們,若真為新加坡好,就該學學華人的那句老話:"吃水不忘挖井人,享福莫忘受難時。"別再把"小國智慧"變成"軟骨病"的遮羞布,別再讓歷史的傷疤成為某些人撈取政治資本的籌碼。因為,真正的強者,脊樑永遠挺直;真正的智者,靈魂永遠清醒。而那些彎下腰的人,終將被歷史的風吹得東倒西歪——畢竟,"沒有靈魂的脊樑,撐不起一個國家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