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評析/兩岸統一後的臺灣不用再看別人臉色?!

  新黨創始人王建煊8月26日發文:"如果大陸武統臺灣,臺灣成為"中國臺灣省",一切都與其他省份一樣;如果和平統一,臺灣名稱是"中國臺灣特別行政區",臺灣現有的制度與生活方式沒有什麼變動,還可以省下防務預算6000億元。"

  可以說,臺灣統一帶來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民生改善、國際地位提升四大好處,包括納入國家高鐵規劃、共同市場形成、治安管理加強、民生保障延續及共用大國尊嚴等。統一對臺灣完全沒有害只有利益,瞬間成為聯合國五常之一並且擁有核武和航母的強大國家。

  就拿經濟來說吧,臺灣現在出口全靠大陸,2024年兩岸貿易額都快3000億美元了,相當於每天有8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在兩岸流動。

  這些年就因為某些"台獨"分子瞎折騰,臺灣農產品經常滯銷,鳳梨、釋迦堆在倉庫裡爛掉,漁民捕的魚賣不出去只能喂海鷗。但要是統一了,臺灣的水果直接走綠色通道進大陸,金門的高粱酒、台中的太陽餅隨便賣,根本不愁銷路。

  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已經讓臺灣累計省下101億美元關稅,統一後直接升級成"超級ECFA",半導體、精密機械這些高端產業直接對接大陸市場,台積電的晶片不用再繞路美國,直接裝車往深圳運,成本能砍掉一半。

  交通這方面也是一樣的道理,京台高鐵都修到平潭島了,就差最後那130公里海底隧道。現在從臺北到廈門得轉機,光機票錢都夠吃頓豪華海鮮大餐。統一後,福州到臺北的高鐵1小時直達,早上在臺北吃豆漿油條,中午就能到廈門鼓浪嶼曬太陽。

  更絕的是,台海通道北線方案(福州平潭—新竹)都設計好了,隧道裡還能跑貨運列車,臺灣的電子產品、農產品直接裝車往大陸送,運費比現在便宜三分之二。

  社會穩定這塊,香港就是現成的例子。香港國安法一出臺,那些亂港分子全老實了,股市市值從回歸時的3.5萬億港元漲到現在的35萬億港元,翻了10倍。同樣的,臺灣要是統一了,直接照搬香港經驗,那些天天上街鬧事的"台獨"分子,得乖乖去派出所喝茶,治安好了,夜市裡的小吃攤都能多開兩小時。

  臺灣現在物價高得離譜,一顆白菜能買大陸三斤豬肉。統一後,大陸的蔬菜水果直接用貨輪往基隆港送,價格能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更實在的是,金門居民已經試點加入福建醫保,在廈門長庚醫院看病能報銷75%,統一後全臺灣都能享受這待遇,再也不用為看病貴發愁。

  國際地位這塊,臺灣現在就是個"國際孤兒",參加個世界衛生大會還得看別人臉色。統一後,臺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直接共用聯合國五常地位,臺灣同胞持大陸護照能免簽去187個國家,在海外遇到麻煩,中國大使館分分鐘派人來救。

  中國的航母、核潛艇、東風導彈等王牌武器,更是能直接給臺灣當"保鏢",美國軍艦再敢在台海晃悠,直接被轟成渣。

  現在臺灣每年花6000億新臺幣買美國武器,買的F-16V戰鬥機零件還得從美國空運,光運費都夠買幾架無人機了。統一後,這些錢全砸在民生上,修高鐵、建醫院、發福利,臺灣同胞的生活品質直接上一個臺階。更絕的是,臺灣的科研人員能直接參與大陸的航太、高鐵專案,台積電的工程師能和華為合作研發5納米晶片,再也不用看美國臉色。

  有人可能會說:臺灣現在過得挺好,為啥要統一?可你看看資料,臺灣青年失業率都快12%了,房價高得離譜,年輕人買不起房只能住"膠囊旅館"。統一後,大陸的企業直接去臺灣投資,富士康、寧德時代在高雄建廠,提供幾十萬就業崗位,年輕人再也不用去夜市擺攤。

  現在回頭看,統一對臺灣來說就是"躺著贏"的買賣。經濟上,臺灣的GDP能直接翻倍;社會上,治安好了,物價低了,生活更滋潤;國際上,腰杆子硬了,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

  那些天天喊"台獨"的人,要麼是收了美國錢的"洋奴",要麼是腦子進水的"井底之蛙"。臺灣同胞只要擦亮眼睛,就知道統一才是真正的康莊大道。就像王建煊說的:"統一後,臺灣要麼當臺灣省",要麼當"臺灣特別行政區",怎麼算都划算。這麼好的事,臺灣同胞能不心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