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禮儀師年輕化 留英美女樂當「送行者」

 【本報訊】台灣年輕禮儀師從業人數大幅增加,據新北市殯葬處統計,新北禮儀師的年齡分佈在20至40歲之間居多,女生約佔4成左右,其中還有留英的美女禮儀師,這些年輕世代不但學有專業,也為傳統殯葬文化革新注入一股新活力。

28歲的高上晴(左黑背心者)從小就接觸接體、洗身、穿衣、化妝、入殮的工作- 新北市民政局表示,禮儀師不僅能撫慰喪親家屬情緒,也是喪家在傳統與現代喪禮調適的溝通角色。如過去喪禮只能由長男捧牌位、出嫁女兒要哭頭路等習俗,在 少子化、不婚、離婚、及許多家庭只有生女兒下,顯已不合宜,因此市府近來結合殯葬公會,透過禮儀師來引導現代殯葬禮俗,改善男女不平權的殯葬文化。

 像是28歲的高上晴家族3代從事殯葬業超過60年,她從小就接觸接體、洗身、穿衣、化妝、入殮的工作,曾因排斥而遠走英國,沒想到繞了地球半圈,不捨媽媽每天以殯儀館為家,總是累癱在沙發上,最後還是接掌家業,分擔母親辛苦。與母親 感情深厚的她,很瞭解自己是獨生女未來要扮演的角色,總能以同理心化解家屬對喪禮的執念。

 曾有對夫妻因遭逢經濟問題一起服藥自殺,最後老婆死了,老公卻活下來,獨生女兒想親送媽媽最後一程,但長輩們卻要遠房親戚男丁捧斗,不忍看到亡者女兒淚崩現場,高上晴積極與那些長輩溝通,最後才同意由亡者女兒捧斗,讓生者未留憾事,逝者亦能安息。

28歲的高上晴家族3代從事殯葬業超過60年,她從小就接觸接體、洗身、穿衣、化妝、入殮的工作,英國留學後,不捨媽媽工作辛勞,決定投入殯葬行業幫助媽媽一起工作-各 另外,殯葬業最大的挑戰是服務到自己的 親人與朋友,最令她難忘的是為意外墜樓而往生的好朋友服務;看盡無數告別生命哀傷情節,高上晴除體會到要以「心」服務亡者與家屬,更深覺要多關心家人及朋友,多把握與她們相處的時光,否則花再多錢辦喪禮,還不如「愛」及時。

 以前殯葬業的地位非常低落,常常男的娶不到老婆、女的嫁不出去,高上晴說自己從小就備受歧視。投入殯葬業後,為了提升專業,除了參加公會的輔導與專業講習, 自己也到空大進修,取得喪禮服務丙級技術士證照,協助家族事業走向專業化經營。

 新北市殯葬處長楊薏霖表示,過去不被社會重視的送行者,被稱為「土公仔」、「婆仔」、「地理師」或「師公」,因專辦撿骨、抬棺的喪葬事宜,堪稱最接近死亡的行業,常承載沈重的社會觀感,但自從開辦禮儀師丙級、乙級證照考試後,讓殯葬業的專業形象大幅提升,大學院校生死相關科系也晉升熱門選項,讓從前 飽受社會偏見的送行者,成為專業的「師」字輩,受到更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