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至市場深處 ~ 面向著黃昏的裁縫師傅

【鄭儷絲 李振麟/新北市報導】

【本報訊】答答答答答…位於大馬路旁的巷弄內,顯得過分差異的平靜氛圍,傳出一陣陣懷舊的機械聲,它曾是蓬勃的象徵,但如今,只剩下回憶的溫度,陪伴這群裁縫達人在時間的洪流中,無情地被推促,載浮載沉。

         介壽巷弄裡的愛玉阿姨一家三代全住在一戶租屋裡,不論環境如何急迫,她總能找到生命的出口;年輕時跟著家人學習美髮技術,結婚後跟著先生縫起衣服,但這二樣生財能力卻抵不過時代的變遷,她在學校門口擺起攤子,用零錢撐起一個家,她感慨地說「能在家縫東西更好,小孫子不用跟我出門風吹日曬」。

         三重幸福市場的黃媽媽,從小為了賺錢養家,跟著跟姊姊自學摸索,從打版開始,不斷磨練技術,專注於女裝客人最在乎的曲線,縫紉是她這一輩子最會做的事,也是最開心的事,因著成衣盛起,人們講求快速又便利的時尚潮流,她從主舞台退至市場的深處,卻依舊不放棄手上的針線,始終相信,專業不敗。

         西裝邱阿伯自國中畢業後,就當起學徒開始學做西裝,經濟蕭條導致做西裝的人變少了,突然沒了工作,只能幫人修改衣服,二、三十年的日子也就這樣過去了,零星的收入能餬口飯吃已經不錯,他苦笑著「現在年紀大了,誰還想雇用,只是再老下去,生病了該怎麼辦?實在不敢想」。

      「the ONE table 一張桌子扶助計畫」連續三年匯集大眾的力量,同心幫助社會上的灰暗角落,從刈包吉艱苦人愛心宴、清寒拾老扶助以及育幼院孩子的暖冬團圓桌,深知「給魚給竿」才是最理想的計畫,在籌備『裁縫達人工作桌』的初期遇到很多挑戰,尋找眼下有經濟需求的裁縫達人,便是第一個難關,從拜訪民間單位到小型機構連結,琢磨的焦點無非如下:達人擔憂自己的體力與能力;覺得自己跟不上流行;認為一張桌子的善意很好,但會有人願意欣賞嗎?等問題,但這裁縫的功夫,該是被看見的時候。穿梭無數條巷弄、拜訪菜市場、布街,探訪學校附近的店家、里長、居民等,在一次又一次的詳細說明後,裁縫達人終於走出眼前的拘限,利用專業的縫紉技術,重現當年的風采。

✨群募平台:https://www.flyingv.cc/projects/24291
#捐款200 贈送凱蒂貓飲料提袋
#捐款350 贈送凱蒂貓萬用袋
#捐款600 贈送凱蒂貓提袋包
#捐款1000 贈送裁縫\三件式(飲料袋、萬用袋、提袋包)         詳情請搜尋Flying V群募平台『裁縫達人工作桌』,看見有價值的專業,也許有那麼一天,裁縫的針線能再次被拾起,熨斗的熱氣能溫暖每個人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