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臺北市長柯文哲於30日上午前往晶華酒店,參與2018國際公共交通聯會亞太年會(UITP Asia-Pacific Assembly)開幕式,本次年會主題為「城市交通:人本共享新考驗」,有超過100名來自20個城市的公共運輸領域代表及專家參與,各城市代表將交流共享、人本、永續的公共運輸發展經驗。
柯文哲在致詞前,先代表臺北市感謝UITP(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ublic Transport)的支持及推薦,選定臺北來舉辦2018UITP亞太年會,非常榮幸作為一個交流的平臺。他也誠摯的歡迎與會貴賓來到臺北,透過討論及腦力激盪,共同促進亞太城市公共運輸的發展。
他表示,經過昨(29)日的亞太城市軌道交通平臺會議,及亞太政府交通部門平臺會議,了解了世界各地城市近年來在公共運輸上的發展及成果,不僅拓展臺北市政府同仁的眼界,更是學習與借鏡的機會。
他說,臺北是一個持續進步的城市,推動公共運輸已經不只是單純升級硬體建設,而是更加精緻化的改善問題。他指出,臺北市在過去20年,汽機車持續增加,但是道路面積卻沒有同步增加,就算交通號誌智慧化、交通警察加強上崗,要讓交通狀況不變壞都很困難。
因此,他認為唯一可以有效改善交通的方法,就是提高公共運輸的使用率,而臺北市擁有完善的捷運路網、公車系統以及YouBike,提供第一哩至最後一哩的服務,並改善人行空間,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公共運輸發揮最大效能。
他以自身為例,他從2016年開始,固定每個星期五搭公車或騎YouBike上班,從2017年10月起,更是每天搭乘公車上班,期待以身作則,帶動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他期望臺北能逐步朝著更健康、宜居的城市邁進。
隨後市長接受媒體聯訪,記者詢問關於捷運站被占用會不會先請占用團體先清理現場?柯文哲表示,要處理就一起處理,他後來想一想,只要政府很明確的表達想法和執法,民眾還是會遵守規則。他接著說,後來想一想,過去3年北市府算行政怠惰,這是北市府的不對。
記者續問,這次是原民團體,難道不怕又得罪另一個團體?柯文哲直言,遵守規矩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如果法律有問題,我們就來修改法律,但是不可以法律訂在那邊,但是大家都不遵守,這樣國家會亂掉,所以不管什麼團體,都應該遵守規則,這樣才對。
有記者關心市長昨天差點被鞋打到有沒有很嚇一跳?柯文哲表示,不會,是丟到隨扈,隨扈有去驗傷,但是他沒有看診斷書,後續會提告。他強調,不要隨便做暴力行為,暴力有時候會變成壞習慣。
關於公開行程警力增加?柯文哲說,這樣是增加警察的負擔,他有交代警力應該還是要節省使用。
記者追問是不是不擔心被丟鞋?柯文哲說,有效的警力就好,不用太多人,警察有專業判斷,他沒有去問警察局想要怎麼做。
外界傳說和夫人一起見總統談2018大選?柯文哲澄清,他和陳醫師一起見的人是陳前總統,不是蔡總統,一起和蔡總統見面是幾年前的事了。
隨後,柯文哲出席「107年度高中職以下學校及幼兒園小田園暨綠屋頂百大良師表揚大會」親自頒獎感謝100位得獎教師,柯文哲說,北市要推行田園城市,很多公部門要做綠屋頂,更重要的是學校教育,另外,他也常在思考教育要教什麼,教育不單單是知識的灌輸,應該是一個生活體驗的傳授。
柯文哲表示,臺北市以「宜居永續」為城市願景,其中田園城市就是很大的一部分,人類來自自然,水泥叢林後來才出現,所以人類有回歸自然的本性。小田園不只是教學生去種菜,而是從田園體驗中訓練團隊合作、體驗生命教育、食農教育,以前常說「沒吃過豬肉但也看過豬走路」,但現在小學生吃過豬肉的比較多,看過豬走路的反而不多。
柯文哲提到,要改變一個國家的性格,教育還是最快的方法,常有人跟他說等小學生變成人還要20年後,但他認為很多東西如果不要急功好利 ,其實10年20年蠻快的,從學校教育慢慢導入希望的國家性格,很快我們期望的社會就會出現。
柯文哲提到以前念臺大醫學系時,他的同學木瓜跟檳榔樹都分不清楚,還有同學跟他去鄉下,問他說那些草種的很整齊,他回答「那些是水稻」。所以他認為這不是我們需要的教育,教育還是要慢慢回歸生活上的體驗。
下午,柯文哲前往鄭南榕基金會,當年也是自由時代週刊的創辦原址,主持揭牌儀式。柯文哲表示,每年的4月7日是言論自由日,這是為了紀念鄭南榕先生當年為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選擇自焚殉道的日子。
柯文哲指出,鄭南榕先生的自焚衝擊了當時威權體制,後來經過很多人的努力,才有今天臺灣的民主自由,而在爭取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過程當中,自由時代週刊是個很重要的里程碑,堪稱是臺灣言論自由的搖籃。
柯文哲強調,現在講的進步價值、光榮城市,包括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關懷弱勢、永續經營,這當中,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自由,其他的價值就無從實現,因此今天來到自由時代週刊的原址,進行這個揭牌的儀式,讓我們紀念過去,歡迎現在,期望未來,也期望臺灣可以成為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