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位居臺灣東北角的水金九地區,因為獨特的山城風光,每年吸引超過百萬觀光旅遊人口到此遊憩。山光水色依舊美麗,然而不可諱言的,昔日的礦業景觀風貌卻逐漸因為自然或人為因素,開始受到破壞的威脅。為了維護珍貴的礦業景觀與風貌,黃金博物館25日邀集了金水地區里長、居民及文史團體等,召開「金水地區礦業景觀維護討論會議」,大家在會中熱切地討論,提出研擬「居民公約」策 略,期盼能集結社區力量,擬訂讓社區居民、外來民眾共同遵守的社區規範。會議中居民、學者與博物館熱切討論,凝聚共識,社區自主性提出,景觀的維護應該由居民自己主動做起,並討論建立組織及分工的可能性,希望對景觀的保存盡一份心力。
在7月上旬,金瓜石聚落出現居民彩繪公有設施行為,地方人士看法不一,有部分居民覺得彩繪為地方帶來新風貌,但也有部分的居民覺得破壞了礦山景觀 ,造成極大的討論。多數人皆擔憂引起模仿效應,造成景觀衝擊。因此社區居民認為對於景觀風貌看法分歧,是應該重新凝聚各界共識的時候,並於7月28日召開了第一次的討論會。
1980年代之後,隨著礦業開採結束、人口外移,水金九山城逐漸凋零,留下許多大型礦業設施與人文聚落,成為臺灣金銅礦產業遺址的最大特色。當地受限於礦業法規無法大量開發,卻也意外地維持住舊有的景觀風貌 。2004年底並在地方民意的促動下成立黃金博物館,成為臺灣現地保存礦業歷史人文的代表性場域。
近年來,土地所有權人臺糖公司開始陸續釋出水湳洞及金瓜石兩地居民房屋土地的所有權,雖然回應了地方長期訴求取得土地的心願,由於當地尚無相關景觀保存規範,居民對於景觀風貌亦未有共識,社區、地方文史工作者及賢達人士皆為此憂心,擔心景觀恐將受到無法預期的改變,逐漸失去昔日礦 業景觀的特色。
黃金博物館同為社區的一份子,也是在地文化保存機關之一,希望藉由「居民公約」的訂定,讓這特殊的礦業景觀永久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