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新鄉希娜巴嵐國小慶更名揭牌活動

  【本報訊】在狼煙報喜丶古調讚頌 丶耆老祈福丶長老鳴槍等布農傳統儀式的祝福下,信義鄉新鄉部落喜迎希娜巴嵐國小更名揭牌及新校舍落成啓用,未來部落的孩子將在更安全丶更優質的環境學習成長,人人臉上都洋溢喜樂的笑容。

  南投縣信義鄉希娜巴嵐國民小學21日隆重舉行新建校舍落成典禮暨更名揭牌儀式,由副縣長陳正昇主持,全校師生、社區家長、部落鄉親、歷屆校友熱烈出席,齊聚希娜巴嵐共襄盛舉,一覽校舍新風貌,分享落成啟用之喜悅。典禮在部落耆老施放狼煙、鳴槍昭告喜訊等傳統儀式中拉開序幕後,陳副縣長及校長伍曉鈴邀請原民會副主委林碧霞、鄉長全志堅等與會貴賓一起為該校更名揭牌,並與全校師生一同合影留念,開啟希娜巴嵐國小新頁。緊接著,族人以喜悅的心情,以慣用搬運車將新課桌椅設備載送至校內,充分展現部落家長們對新校舍與新校名的殷殷期盼與衷心祝福,場面熱鬧溫馨。

  陳副縣長說,今天是新鄉部落的喜事,也是布農文化傳承的一大盛事,繼原新鄉國小獲教育部補助改建老舊校舍落成,該校再獲核定以布農族語「希娜巴嵐」更名,雙喜臨門,部落以辦喜事的心情,以布農族傳統儀式盛大舉行啟用及揭牌儀式,展現布農族文化內涵,相當有意義。該校是第1所以布農族語更名的學校,在全國原住民地區完成族語更名的學校也屬前列,顯示部落對布農文化傳承與族語認同相當強烈,整個活動也以布農文化規劃充分展現部落特色,顯示該校在鄉土教育方面用心落實,期許未來希娜巴嵐國小能與家長們一起努力,結合偏鄉及原住民地方文化特色與資源,共同提昇學校教育的品質,讓孩子具備廿一世紀的競爭力,打造更進步、美好的未來。

  教育處表示,縣長林明溱非常重視教育施政,偏鄉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經常走入偏鄉校園了解教學環境及教育設施,並積極爭取經費改善充實,強化偏鄉校園教育機能,期使偏鄉教育沒有城鄉落差,後續將再推動操場改善及教師宿舍改建,讓偏鄉教育場域更優質完善,也能將好的師資留在偏鄉,讓部落下一代更有競爭力,縣府也會繼續努力改善偏鄉教育環境,以符偏鄉教育需求。

  校長伍曉鈴表示,希娜巴嵐國民小學是由之前的新鄉國小申請更名而來,是為了回復過去布農族祖先傳統地名,希娜巴嵐Sinapalan意喻:遷移到像床一般舒適平坦之地,象徵孕育豐富的生命資源。為了承襲布農族祖先給與土地的美名,適逢39年舊校舍拆除重建,新建校舍搭配上新校名,賦予希娜巴嵐國小一片全新氣象,造福偏鄕學子安全環境,也期許能成為培育布農人才的溫床。感謝各界在改建期間的贊助與支持,更要謝謝立委許淑華携手樹德企業,捐贈60張課桌椅陪伴孩子學習成長,孩子悶將會以感恩的心認真學習,快樂成長。

  建設處則表示,希娜巴嵐國小老舊校舍是於民國68年開始分期建造,是典型的老背少建築,校舍已趨高齡老舊,在地方民意與議會的支持下,縣府行政團隊全力配合,爭取教育部補助新臺幣6,808萬4千元辦理校舍改建,由劉進忠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主體工程設計監造,並由正大營造有限公司承包施工。希娜巴嵐國小新校舍是1棟三層大樓式建築,計有16間教室、3間廁所、6座樓梯、川堂1座,外觀方正莊嚴,色調沉穩,洗石子外牆搭配磚紅色磁磚襯托出不一樣的風貌,建築物內外蘊含許多布農族原住民特色文化。

  新校舍剪綵儀式融入豐富布農族文化特色,包含生活必備杵臼及布農獵槍(道具),在司儀引導下,陳副縣長、陳副主委、議員全文才、全鄉長與貴賓們利用獵槍擊破氣球,象徵獲取豐富生命資源及生活知識,氣球飄向天際代表圓滿平安之意涵。連續四年榮獲全國鄉土歌謠原民語合唱決賽全國特優的合唱團也表演童趣歌謠,展現學習成果與深厚的文化素養,將落成典禮帶進另一波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