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國際慢魚運動在苗栗,今年於11/1(日)上午11點竹南龍鳳漁港登場。「苗栗慢魚海岸成果分享會」活動,結合海洋開講交流、學校海洋教育作品、海廢藝廊、慢魚美食、合作夥伴展售、海洋市集、生態小旅行及沙版體驗,邀請民眾走讀慢魚運動之五大內涵:藍色海洋、藍色教育、藍色組織、傳統漁法、藍色旅遊,一起來知魚、懂魚、吃魚、說魚的故事。活動並於當天下午16時舉行漁獲豐收儀式,由徐耀昌縣長領軍掛上魚訓旗,象徵苗栗漁獲豐收,海洋觀光蓬勃發展。
成果分享會今年再度結合後龍外埔國小及通霄新埔國小,呈現海洋教育的成果繪本、海廢創作、學習單、石頭彩繪等,並且邀請台灣兒童食育學會來說海洋故事、寶熊娛樂碼頭帶來海洋拼圖DIY,以及在計畫中海洋教案研習中脫穎而出的4件優秀教案也會於現場演示,推廣海洋教育與環保議題,要讓民眾從玩樂中學習到海洋的相關知識及正確的海洋觀念。
另外,於活動當天中午12點半舉辦藍色海洋-海洋開講「旅人食通信X農業潮文化」、「食魚教育-水產偽裝術」等二場次,邀請台灣版食通信 楊璨如 活動發起人、旅人食通信 魏曉恩 主編長、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 溫國彰老師一同帶著大家深入探討苗栗慢魚海岸,了解苗栗在地漁業以及水產挑選訣竅,透過語言交流與在地情感,由城市衝撞農村,分享彼此對於苗栗漁業的具體意象!
苗栗漁業特色之一的傳統漁法-石滬、牽罟,將會在傳統漁法區呈現,邀請大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示範牽罟的工具「腰操」做法,展區中準備石滬的模型,以及牽罟捕魚的漁具,讓大家可以體驗拍照,認識苗栗的傳統漁法。活動現場還有藝術廊道的作品呈現,包括心雕居的海廢漂流木創作、以及雕塑藝術家邱泰洋老師為苗栗慢魚運動所創作的「看不見的污染代表沒有汙染嗎?」、「海廢魚筌」的藝術作品,在欣賞藝術作品的同時,也能了解作品所要傳達其中要重視海洋環境跟資源的含意。
藍色旅遊今年串聯竹南沿海生態路線,推動生態小旅行,專業嚮導帶領民眾吹吹海風,展區內添加假日之森經典衝浪元素,保留衝浪的刺激,安全性較高的沙灘衝浪體驗,提供給民眾參與,活動需事先報名,活動中還有闖關集章活動,民眾可以透過闖關及消費等方式集點,還有FB按讚分享活動等,參加推啤酒/推多多的趣味活動等,獲得啤酒、多多或小禮物喔!歡迎大小朋友一同參加,本活動還邀集了許多在地合作單位及市集攤位,要讓大家從玩樂中認識苗栗、認識苗栗慢魚海岸。
去年叫好叫座的漁光饗宴餐桌,今年度首次開放20位民眾報名!由計畫培訓的廚師聯盟團隊結合苗栗山線青年「返青富民」,呈現從產地到餐桌,精心創作的慢魚料理給民眾享用。相關成果分享會活動訊息請上苗栗慢魚海岸粉絲專頁查詢。活動訊息請上「苗栗慢魚海岸Miaoli Slow Fish」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iaoliSlow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