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通霄舉辦有關夏日霄遊七夕祭活動

【本報訊】自古以來七夕是一個傳說,但是這個傳說已經在台灣民間行之多年,台灣各地都有專有的七夕活動。靜宜大學日文系張修愼教授表示:早年在通霄過七夕,就是吃油飯和雞酒,家中有女兒的家庭,更是注重拜七夕的活動。母親在傍晚會準備七碗油飯七碗雞酒和七杯清酒,準備粉餅和梳子等梳洗用具,祈求織女娘娘,保佑這個家庭的女兒乖巧平安。
七夕也是台、日共通的節目,同樣的七夕傳說,日本的七夕與我們不同的是,明治時期西化以來,日本將許多舊曆活動改為現今的國曆,七夕也是其中之一。觀看日本的七夕節慶的相關習俗及歷史,我們可以追至奈良時期,聖德太子開始日本有派遣遣唐使到古代中國取經。日本人現今的七夕節目,大概也是在奈良時代就傳入日本。
平安時期開始,漢風文化開始轉換成國風文化,七夕的風俗開始與日本地方傳統文化結合。在地化之後的七夕,除了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傳說」外,日本人加進了「棚機傳說」。「棚機傳說」原出《古事記》,傳說古時有一少女棚機為了替村莊消災解難,在水邊織衣祭神,之後結成一夜夫妻。奈良時期以來,七夕紀念棚機及牛郎織女並存,從七夕的日文是tanabata的發音,明顯可看到「棚機傳說」的影響。其他,傳說中也談到,691年持統天皇的時候,就將祈求「芸事」(技藝)進步的節日,溶入宮中儀式。由此也可以顯見,日本自古以來重視技藝的傳統。
今年的夏日霄遊七夕祭,由通霄國中、新埔國小、致理科技大學和靜宜大學合辦,本活動的內容是靜宜大學USR-Hub計畫的一環。靜宜大學是中部海岸線唯一的綜合大學,將大學與地方連結的作法,是靜宜大學的發展理念,靜宜大學師生在西海岸各鄉鎮亦實踐多年。換言之,將大學的資源和力量與地方做連結,就是大學的社會責任,「點亮通霄–嬉霄遊」的地方創生與在地永續,就是本計畫的主題。
今年活動場地借助於通霄國中,由靜宜大學通識中心、應用化學系和日文系師生策劃的內容,融合了台灣和日本的內容;有油飯和雞酒,有流水麵線和茶道及浴衣體驗,今年更是加入各校的精華:通霄國中美術班的彩繪燈籠、新埔國小的舞獅和獨輪車、致理大學的盆舞、靜宜大學的太鼓團隊等。結合祭典和園遊會的形式,節目完全由學生主辦,大學、中學和小學的教育聯盟,以大羊帶小羊的「做中學」概念,帶領大家來認識地方和嬉遊通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