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計畫,補助苗栗縣政府辦理「苗栗出磺坑礦業歷史現場活化發展計畫」,希冀藉由執行出磺坑礦業歷史現場活化發展計畫,保存珍貴資產並再現當時風華歲月。縣府結合開礦國小、福基國小、公館國小等教學資源辦理在地文化脈絡演變課程,以出磺坑油礦業的開端、城隍宮的源由及磺區生活為劇本,道出產業興衰的始末及文化演變,讓學生認識出磺坑地區在地歷史與發展。
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表示,出磺坑座落於公館客家庄頭,當地有民祀的城隍宮信仰、天神信仰的祈福、圓福儀式,昭示著土地與人民,拓墾期間的心靈寄託,從而衍生相關節慶的祭典活動;亦透露出1877年美國賓州油礦技師來臺,採油設備進口與運送的石油文化路徑,其中在出磺坑孕育而生的故事,除了是重要的無形文化資產,更希望能夠加以活化,透過以戲劇、工作坊方式推廣傳播、扎根校園,更深刻地將家鄉的文史記錄下來。透過本計畫的執行,期許學生透過戲劇呈現方式了解當地無形文化資產,達成文化之傳承;本次邀請開礦國小、福基國小及公館國小參與校園戲劇培力,融入出磺坑在地故事元素,讓當地莘莘學子更加了解出磺坑文史及石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