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病毒可能源自於蝙蝠,讓蝙蝠再次進入了媒體版面。在都市環境之中其實也一直都有著蝙蝠存在,我們常可以在黃昏後看見蝙蝠在公園綠地,或是路燈下方來回飛行,追逐昆蟲。而當我們在住宅外看到蝙蝠棲息、在路上看到受傷生病的蝙蝠,或是有蝙蝠飛進家中,可以如何應對呢?
在都市中,最常見的蝙蝠是東亞家蝠,此外也有少量的棕蝠與高頭蝠。牠們並不屬於與新型冠狀病毒可能相關的菊頭蝠科蝙蝠,而且臺灣目前從未在本土蝙蝠身上檢驗出造成本次疫情的新型冠狀病毒,因此民眾看到蝙蝠時無須擔心會被感染新冠肺炎。臺灣的蝙蝠除了保育類臺灣狐蝠以外,皆以昆蟲與蜘蛛等節肢動物為主食,對於控制環境的害蟲數量有莫大貢獻,加上蝙蝠自古以來有著「福」氣的象徵,在環境中有蝙蝠活動其實是好事一樁。
蝙蝠有時會因專注於追逐昆蟲,或是一時迷航,而不小心跑進民宅中。此時,民眾可以嘗試將門、窗打開,並把電燈關掉,如果民眾緊張可以暫時離開屋內。等過了一陣子後,蝙蝠就會自行飛離。若蝙蝠留下了排泄物,請以消毒水消毒過後再擦拭、清理即可。請記得千萬不要嘗試驅趕,當蝙蝠一緊張,會導致牠無法正確判斷方向,讓牠更難找到出去的路。若是驅趕的過程中不慎打傷蝙蝠導致其無法自行飛離,除了傷害生命外,也因為要撿拾蝙蝠增加了人員的風險。
臺灣沒有吸血蝙蝠分布,而且幾乎以昆蟲為主食,只有被抓的時候才可能會咬人以自保,因此若是在路上看到受傷或是虛弱的蝙蝠,請記得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雖然沒有帶原新型冠狀病毒,蝙蝠身上依然可能有其他病原存在,若直接徒手抓可能會被咬傷,進而有感染破傷風或其他疾病的風險。此時請通報苗栗縣政府農業處保育科或是台灣蝙蝠學會尋求專業意見,如果想要協助抓取蝙蝠時請務必戴上手套,或是以毛巾阻隔後再撿拾。
蝙蝠就像燕子一樣,也隨著聚落的發展慢慢適應了人為環境。牠們與我們長久以來共同作為都市生態系的一份子,不是惡名昭彰的病毒散布者。當蝙蝠拜訪身邊時並不需要恐慌,只要保持適當距離,不訪欣賞牠們與鳥類不同的飛行姿態,別有一番樂趣。
備註:本文提供資訊皆經由台灣蝙蝠學會網頁資料及電洽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