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志閣第11屆客家粄仔節~11/10登場

      【本報訊】108年度嘉志閣第十一屆客家粄仔節,於11月10日在客家粄仔工坊及五文昌廟前廣場舉辦。今年活動主題為「懷舊的米包」為主軸,這是客家人早年在中秋節吃的月餅,圓圓的米包,形狀如同皎潔的的明月,內餡則包了紅豆沙,令人有甜蜜的感覺。       

       今天舉行了記者會,會場中也展示了新丁粄、蘿蔔粄、發粄、甜粄、水粄、鹹粄、紅豆粄、艾粄、粄粽、錢仔粄等各式客家粄仔,嘉盛社區的婦女除了製作傳統的粄仔外,還創新製作五行菜包、五行湯圓、五行彩龜、五行漉湯糍、五行米包等,相信是許多人都未曾見過的。

       苗栗市長邱鎮軍表示,嘉盛社區自開辦客家粄仔節以來,今年是第十一屆舉辦。今年苗栗市公所推動的茶粄陶染四大手做體驗產業,透過地方創生的概念,結合苗栗市的各社區,將苗栗市具有特色的文化,介紹給大家認識,並且帶動客庄經濟發展。在活動當天不僅有販售多種客家粄仔,當天現場還有社區表演活動之外,還有可以琉璃湯圓DIY、挑米大考驗、背米跳高樂等競賽活動,過關者贈送農特產品,歡迎民眾一起來「過庄吃粄」。

      劉秀蘭理事長指出,嘉盛社區主要是以生產稻米為主,但是並沒有以稻米為品牌的商品,因此所舉辦的粄仔節,除了要將傳統的客家米食製作技藝得以傳承外,另外就是希望能將社區的一級產業「米」,進而推展到六級產業,藉此機會能提升在地的經濟發展與改善農家的生活。另外本社區已經執行五年的「農村再生」計畫,未來朝「嘉盛五行好運到 農村再生世代居」的社區願景邁進。

      張永昌總幹事說,嘉盛社區的客家產業發展目標非常明確,粄食文化在客庄地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各種節慶裡處處都可以吃到不同的米食,把在地的產業與文化結合,成為一個很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沒有人可以模仿,未來必成為社區永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另外結合多部門的資源整合,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苗栗縣政府、苗栗市公所,讓政府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活動相關訊息可在Facebook搜尋「苗栗市嘉盛社區」獲取最新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