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華天旨二郎神君慈善文化協進會辦理苗栗縣苑裡鎮苑港里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活動,邀請社區長輩一起了解苑裡在地的藺草文化,回顧過去藺草產業風光的歷史,也重溫年輕時協助藺草產品製作時的回憶,再次藉由藺草編織的課程,說出過往曾經的故事。
談到藺草,生活在苑裡的社區長輩們個個都有屬於自己的童年記憶,但多數都是阿嬤們提及自己小時候在家幫忙的艱苦年代,那時正是藺草產業從興盛的黃金時期,慢慢走向衰退的期間,家家戶戶務農之餘,也兼作藺草編織增加收入,而後因為國外工業化興起,風潮也吹進台灣各大產業,傳統手工製作的藺草帽蓆產品便顯得不符成本,逐漸式微,無法與便宜輕巧的工廠塑料帽蓆一拚高下,藺草於是漸漸走出社區長輩們的生活中,不再佔有重要的回憶片段了。
今日藺草課程由志工鄭寶玉帶領郭新妹、劉燕香、鄭惠貞,一同教導社區長輩們製作「藺草小鹿」,將已經曝曬、掠草、槌草好的藺草半成品,透過雙手把4根軟度適中的藺草,編折成迷你可愛的小鹿。同樣的編法,有的人編出來就是高高瘦瘦,有的就變成短腿短尾,手腳快的阿嬤還短時間內硬生生就是多做了好幾隻,課程進入尾聲的時候,社區長輩們把今日所做的成果擺在桌面,一排望去各有不同,互相討論說著自己的意見與想法,場面非常熱絡。
最後,進入中午時分的共餐活動,由志工葉秋娥與邱桂榕掌廚,據點餐飲組志工的協力合作,端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餚,還有前獅子會會長陳清華贊助的鳳梨、熱心里民與志工提供的青菜、午仔魚、冬瓜茶,讓關懷據點今日的活動更加充實與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