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露華報導】苗栗縣政府專業輔導養殖中華絨螯蟹(大閘蟹)已經堂堂邁入第七年,率全國先例藉由兩岸結合產、官、學等技術交流模式,成功輔導縣內蟹農養殖中華絨螯蟹(大閘蟹),讓本縣成為全台灣在大閘蟹養殖這一領域不但是最大也是最專業的產地,從蟹苗引進、專屬飼料、水質抽驗,甚至上市前高達64項的藥物殘留檢驗等,都嚴格控管並要求必須完全百分百通過檢驗合格,才有資格能掛上苗栗優質大閘蟹產地標章和防偽蟹環。每隻大閘蟹都有一個專屬的扣環,依重量分為銀、金兩種等級,正面為經過認證的防偽標章,背後的QR碼可以查詢完整的生產履歷,一經掃瞄,每隻大閘蟹的身家背景、蟹農的養殖資料與各種檢驗報告都可以看得到,保證讓每位饕客吃的安心、健康、美味。
苗栗縣除了造就適宜大閘蟹生長的養殖環境之外,並與上海海洋大學持續進行技術交流合作,嚴格要求每位養殖戶實施「綠色生態養殖」,其成效估計已帶來二千五百萬元以上的產值。今年(107年)大閘蟹養殖戶數共計有38戶,養殖面積大約18公頃,採「疏養」模式共計只放養約22萬隻,養殖地區主要位在頭屋、苑裡、銅鑼、三灣、南庄等鄉鎮。苗栗縣政府近幾年來除了持續推廣大閘蟹安全專業養殖之外,也在每年規畫執行大閘蟹評鑑活動,邀請全縣數十戶的大閘蟹養殖戶參賽,評鑑根據每隻大閘蟹的「肥滿度」、「外觀」及「口味」等三項指標進行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整體活動不但讓各養殖戶之間交流養殖經驗,更大大提高蟹農的經濟效益,而且也為消費者的消費安全做最嚴格的把關。
「苗栗縣優質大閘蟹」隻隻膏黃飽滿又肉質鮮甜,而苗栗縣年年舉辦的評鑑比賽目的就是希望透過活動的舉辦,除了可以展現各鄉鎮優質大閘蟹的風采,還可以藉由公正、公開的評選來幫鄉親找尋優質蟹,更幫蟹農拓展行銷。而且透過辦理評鑑活動,也可以促進蟹農們交流先進的養殖技術,打造穩定而且持久的品牌市場,讓消費者能喜愛大閘蟹的產業與品嚐大閘蟹的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