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龍鎮石滬文化節活動 500名親子體驗石滬趣

 【本報訊】苗栗縣後龍鎮公所17日上午在後龍鎮合歡石滬舉辦「106年後龍鎮石滬文化節活動」,參加的500名親子於石滬區抓魚、尋蟹,並在老師傅指導下堆砌小型石滬,體驗在地特殊人文及生態。縣長徐耀昌表示,石滬是先民的生態智慧,縣府已將外埔石滬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期盼更多人一起來「守護石滬」。

 106年後龍鎮石滬文化節活動在苗栗高中熱舞社精彩表演下揭開序幕,縣長徐耀昌、後龍鎮長朱秋隆、縣議員鄭秋風、劉順松及地方民意代表等人到場參加。

 縣長徐耀昌表示,石滬是早期漁民於潮間帶以人工方式,將大小不等的石塊砌成ㄇ字或半圓形,待漲潮魚群隨潮水進入其中,潮水退去時魚蝦便留在裡頭,是先民的生態智慧。最早後龍沿海一帶有22座石滬,至今僅存母乃、合歡二座,縣府於104年11月已將外埔石滬公告登錄為文化景觀,委託後龍鎮公所進行維護管理工作,希望透過文化資產的指定登錄,讓石滬的保存技術與文化,仔細且完整的保存下來。

 後龍鎮鎮長朱秋隆表示,為能喚起民眾對石滬的重視與傳統技藝的傳承,後龍鎮公所連續兩年舉辦石滬文化節活動,此次開放500個石滬體驗名額,在9月8號開放報名當天不到半天就額滿,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般。 

 今天艷陽高照,500名報名參加的親子不畏炎熱,在保護石滬資源的師傅們帶領下,於石滬區內抓魚、尋蟹,體驗傳統的捕魚文化及認識潮間帶豐富多樣性的海洋生物,還在老師傅指導下,堆築小型石滬,過程充實讓大家滿載而歸。

 活動會場還安排有精采演出、DIY體驗區,讓民眾製作精緻可愛的貝殼採砂瓶。午餐時間更準備了炒米粉、魚丸湯、仙草冰等美食,供民眾品嚐在地特產,好吃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