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化處「濕氈工作坊」在民俗文物館多功能中心溫馨登場,吸引滿額學員參與。在藝術家林美玲的引領下,以羊毛為筆、雙手為畫筆,開啟一場與記憶對話的旅程。濕氈工藝(wet felting)透過水與皂的交互作用,使羊毛纖維交織融合,形成堅韌而富有層次的氈布。學員們細細鋪疊羊毛,感受纖維在掌心交錯變化,從柔軟的素材轉化為充滿溫度與故事的藝術作品。
此次課程由「記憶盲盒」特展藝術家林美玲老師授課,帶領學員從基礎認識羊毛的特性開始,進一步學習色彩搭配、版型製作與圖像構成。當羊毛在水的滋潤與揉捻間逐漸凝聚,學員們的想像力也隨之延展,有人勾勒出海浪與島嶼的輪廓,有人則將兒時記憶化作溫暖的色塊。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僅限於技法的傳授,更多的是對藝術與情感的探索。林美玲以細膩的觀察與引導,鼓勵學員在作品中訴說自己的故事,讓創作過程成為自我對話與記憶沉澱的場域。
當最後一抹色彩固定、羊毛纖維完全融合,學員們的作品正式成形,並上框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這場濕氈創作不只是技法的學習,更是一場感知的覺醒,在揉搓與塑形之間,日常片段化作永恆風景。色彩、質感與情感交織,讓馬祖的藝術天地更加豐富,也讓參與者帶著雙手的溫度與創作的悸動,將這片記憶風景珍藏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