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暝美食馬祖傳統龜桃製作工作坊登場 

      【本報訊】「齊來做擺暝美食-馬祖傳統龜桃製作工作坊」活動日前歡樂登場,吸引許多大朋友、小朋友齊聚仁愛村多功能活動中心參與傳統技藝研習。

        2019年,「馬祖擺暝」通過登錄文化部國家重要民俗之一,為閩東地區於每年元宵節前後的晚間承上供品祭神的神聖儀式,仁愛村(又稱鐵板村)因原鄉遷徙而來,落腳定居的家族不同,依照姓氏分別於正月十三、十四、十五、十八日,總共四暝,定期舉辦酬神的活動,其中以信眾們為神明設置的「碗宴」為人津津樂道,除了會用心烹調料理以外,甚至發揮創意點綴鮮花、果雕、剪紙、彩帶,讓「碗宴」除了具備民俗意義之外,同時兼具美感價值,並觸動人心。

       地瓜過去做作為馬祖列島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從地瓜延伸而來的料理多元多變,「碗宴」中不乏看到以地瓜為主原料製作的供品,其中用龜模、桃模壓印的地瓜點心稱為「龜桃」,龜桃作為馬祖的傳統糕點,不僅象徵著吉祥和祈福,也承載了數代人的情感與回憶。



       在活動中,先讓學員們理解鐵板擺暝文化,和龜桃相關的閩東語應用教學,同時邀請村中的手作達人劉香蓮老師及馮瑤蒂助理老師,詳細示範了龜桃的製作過程,從準備食材、製作紅豆餡、揉製地瓜團、天然食材混色,到最後將龜桃壓模塑形,所有步驟都細心傳授,讓學員們親手操作,感受到龜桃製作的每一個細節與用心。

       有的學員帶了家傳龜桃印,與孩子們一同參與製作;有的學員發揮配色創意,讓龜桃開出花朵新意;有的學員喜好自由創作,做出南瓜、青蛙等可愛造型。

       活動成功舉辦,熱鬧圓滿,不僅讓參加者增進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也讓更多人感受到龜桃製作背後的精神與意義,許多學員都表達了希望能透過繼續參加類似活動,更深度的了解馬祖文化,共同為馬祖文化的延續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