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13年連江縣政府大專青年學生公務部門暑期工讀,共有21位學生報名,如今暑期即將來到最後一週,在各局處工讀的大學生們紛紛對於自己的工讀經驗表達心得分享:
曹竣翔是弘光科技大學物理治療系,大三升大四的學生。今年是大學生涯最後一個暑假,學校裡沒有安排活動,便希望趁著暑期回馬祖工讀時陪陪家人,也能賺取一些零用錢。因為學長姐和學弟妹曾參加文化處的暑期工讀,在他們的推薦下,今年自己也選擇了文化處,可藉此接觸一些文化活動,工作內容不至於太繁雜,還能學到東西。竣翔的工作地點主要是在民俗文物館,一開始經由主管的介紹導覽,發現民俗文物館在整修之後變得很不一樣,增加了很多新的東西,其中一樓亮島人展覽區,還有三樓設計觀海的座位區,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也因此更認識自己的家鄉,主要工作內容是在庫房做文物清點,支援協助辦活動或上課,竣翔感謝縣政府提供暑期工讀機會,讓他能到公部門工作,其中有幾天支援圖書館的櫃台代班、借還書、書籍歸位上架等工作,體驗到之前完全不會接觸到的事物,是很特別的經驗。
劉奕是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大一升大二的學生。經由父母的建議參加了連江縣公部門暑期工讀,也在建議下選擇了文化處。在民俗文物館工讀過程中,可以接觸到和馬祖相關的文化,也藉由導覽,聽到了以往沒聽過的故事,因此更加了解馬祖這個地方。劉奕喜歡昨日新聞社的角落,讓他感覺很舒服,而在庫房整理的工作,能看到一般外面看不到的文物,像是能看到舊時報紙真實的樣子,是讓他覺得最特別的地方;考古遺址裡面的大型動物骨頭遺骸,是目前在馬祖已經看不到的動物,也是他覺得最有趣的地方。這是劉奕第一次打工工讀的經驗,讓他印象很深刻,在日前參與協助2024小小館長養成記—「文物保存大師」一日營的活動中,除了陪伴小朋友之外,自己也化身成為營隊的學生,上了很充實的一課,收穫很多。
陳佳暄是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大一升大二的學生。因決定參加暑期工讀的時間較晚,當時只有文化處還有缺額,因而來到文化處的民俗文物館工讀,同樣在庫房整理文物的工作中,佳暄也是對於考古生物的遺骨印象特別深刻,她說這些遺骨在地底下經過幾千年、幾百年後出土,已經很破碎,看不出來原始的樣貌,感覺比較像是石頭,而專家們可以鑑別出這些遺骸,她覺得很厲害。她也對庫房中保存的近代生活史上會使用到的東西,像是壺器、地契、鈔票等舊文物等感到有趣,其中,當實際看到三寸金蓮的尺寸竟然比手掌心還小時,印象更是深刻也感到驚訝。她還分享在館中最喜歡的角落也是三樓面海的區域,感覺很像在咖啡館裡頭。日前於馬祖大專院校青年交流座談會「把自己活成一道光」活動中,原本以為是像一般上課般的課程,但實際上和她預想的很不一樣,課程中大家分成小組互動,討論的主題是三創思維與六頂思考帽,大家都能分享自己各自思考的方向,讓她感到是個很有創意、很有收穫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