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趾和尚蟹~馬祖清水濕地退潮時大軍出現

 【本報訊】清水濕地退潮時,短趾和尚蟹在泥沙質灘地上可以看到大量的出現,尤其它遇危險時掘砂,旋轉蟹體方式潛入泥沙中躲避畫面,成功大學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25日提供本報影音呈現,讀者驚艷生態萬象。

 成大水科技研究中心生態調查小組20日進行春季例行調查,副主任邱郁文錄製了一段實地場景。邱郁文說,什麼叫做療癒,看這傢伙無辜眼神,轉圈圈挖洞,比指尖陀螺還有效快速。另外,生態調查小組還發現魟魚游進濕地。清水濕地龐大的族群因此成為其他動物如鳥類、魚、蟹等的食物來源。

 縣府產發處委託生態調查公司及成大水科技研究中心進行清水濕地保育計畫調查紀錄,這次並空拍記錄清水濕地現況影像記錄,可清楚看出從軍管時期水文規劃,至築堤護村改變了水文及生態,是一套珍貴的森(森林).里(鄉里).海(海洋)連鎖學活教材。

 回到清水濕地,邱郁文博士前後關注了15年,他說,隨著自己年齡和見識的增長,發現了它的水文、生態、在地文化和過去的軍事歷史,緊緊扣住它的美麗與哀愁。

 同時說,在別人的眼中,這裡是一片泥巴地,然而對他而言,曾經看過美麗的過去,也曾經看過被開腸剖腹慘狀,和在地的夥伴辛苦經營,一路走到今天。

 這一季馬祖例行調查時候,在清水濕地岸邊一個熟悉聲音,大喊他的名字,遠遠揮舞雙手,竟然是2005年一起來過清水濕地的朋友,這位朋友以生態報導知名,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邱郁文說,協助出了一趟空拍任務,記錄了清水濕地現況,補足了過去缺憾。

 短趾和尚蟹 (Mictyris brevidactylus)屬於和尚蟹科Mictyridae,體型小背甲寬約為1-1.5公分,約莫一顆彈珠大小,爬行方式為直行,遇危險時以單側掘砂,若無法掩藏時,則收起附肢靜止不動。

 攝食方式除了在底質上挖取撿拾有機碎屑,龐大的族群為濕地裡其他動物如鳥類、魚、蟹等食物來源。體型小,頭胸部呈球形,步足細長。成蟹頭胸部呈淡藍色,螯腳及步足淡黃色,步足長節基部為珠紅色,幼蟹土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