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黑尾鷗族群~集體棄巢.原因不明

       【本報訊】東引黑尾鷗也棄巢了!5月中旬飛抵東引大紫澳繁殖的黑尾鷗族群,近來全數消失不見,原因不明。

     到東引繁衍下一代的黑尾鷗族群通常在4月下旬飛抵,今年到東引繁殖的黑尾鷗族群,遲至5月中旬才出現在大紫澳,而且數量明顯偏少。到東引生育繁殖的黑尾鷗,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時候雛鳥已破殼而出,大約經過30天到45天的餵養,幼鳥即能飛翔,然後在8月下旬左右飛離東引。

 

  根據觀察,過去幾年的黑尾鷗繁殖幾乎都是以失敗收場,主要原因是4月到8月這段時間是梅雨鋒或颱風的盛行季節,只要一場強降雨就足以摧毀黑尾鷗育雛的巢窩。然而,過去近2個多月的時間裡,到東引繁殖的黑尾鷗並未遭逢豪大雨或颱風的侵襲,是什麼原因讓黑尾鷗集體棄巢,讓人費疑猜。

    過去幾年,黑尾鷗繁殖地點都是在北面的小紫澳、柴澳一帶海岸,去年又回到南面的大紫澳。今年,為數約200隻的黑尾鷗也一樣在大紫澳棲息繁殖,但是繁殖失敗的結局也再度重演。

    去年6月,受梅雨鋒影響,馬祖下雨天數長達半個月,各島相繼發生土石坍方的災情。在大紫澳繁衍下一代的黑尾鷗,難抵強降雨的侵襲破壞,無法順利成功繁殖,數百隻親鳥提前在7月中旬之前陸續離開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