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島現堪考古基礎知識及田野工作教育

      【本報訊】縣府文化處考古基礎知識及田野工作實務教育推廣,學員們日前搭乘專船前往亮島現勘,觀察團一路行軍,由資深文史工作者潘建國解說亮島考古遺址發現淵源、考古過程,親眼目睹8300年前亮島人出土的島尾遺址,感受到歷史洪流的偉大。

     為讓各界對考古的過程及研究分析有概括認識,經由文化部指導,連江縣政府承辦,縣府文化處執行考古基礎知識及田野工作實務教育推廣,吸引爆滿學員參與。

     繼首日的室內概念課程,學員連同參訪人員94人由文化處副處長謝凱翔率隊,前縣長楊綏生、人類學、藝術史研究學者邱鴻霖、李匡俤、盧泰康等專家學者,搭乘專船出發前往亮島,9時40分抵達百勝港,說明流程後步行至亮島台,聽取考古簡介後再去島尾遺址,分別觀察亮島人1號、2號的出土位置。

      亮島人是2011年在亮島貝塚遺跡裡,由縣府委託中研院考古團隊於同年12月19日發掘亮島人一號完整人骨骨骸出土,隔年7月,亮島人二號也在貝塚附近現身;經國內考古學家考證亮島人屬於南島語族,其中一具經碳十四定年檢測,距今約8190年(8060至8320年),是已發現南島語族人類遺骸中年代最久的,是台灣近年重大的考古成果,學員身歷其境,聽得津津有味。

     回程時,先由副處長謝凱翔代表致贈加菜金感謝軍方協助,並與全體學員在亮島台前合影留念,後於中午12時搭乘原船返回南竿;並將前往東莒熾坪隴、蔡園裡遺址進行田野觀察,提醒學員提前到碼頭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