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迎接馬祖燕鷗季,根據縣府產發處資料顯示,鳳頭燕鷗已於6月1日正式落腳北竿鐵尖島,且族群量於這幾天快速增加,預計約半個月即可繁殖佈滿全島,而黑嘴端鳳頭燕鷗日前也已現蹤,為避免影響燕鷗繁殖,呼籲民眾請勿進入或靠近燕鷗保護區。
負責承接馬祖燕鷗調查計畫的台北市野鳥學會指出,2隻黑嘴端鳳頭燕鷗6月3日剛抵達鐵尖,還沒有下蛋。產發處強調,由於燕鷗生性敏感,才會挑選在無人的海洋島嶼繁殖,繁殖季前期是相當關鍵的時刻,請大家一起來關心守護這寶貴的生態資源,切勿於這段時間登島,以免遭罰。另無論是乘坐賞鷗船的遊客,又或是出海捕魚的漁民,還請與鐵尖島保持100公尺以上的距離,讓這些珍貴稀有的保育鳥類能有個安心的家。
台北市野鳥學會副總幹事蔣功國表示,考量過去10年鳳頭燕鷗及黑嘴端鳳頭燕鷗都在5月26日前後落腳繁殖地,因此5月中前已完成所有佈置工作,由於海島氣候濕度及鹽度都高,器材損壞率也高,除了維護好過往的供電系統及網路系統外,還特別增設了高倍率的監視器,順利於茫茫鷗海中精準定位到黑嘴端鳳頭燕鷗。
蔣功國說,研究團隊5月25日即發現在鐵尖島北端有燕鷗並下了5顆蛋,但接著燕鷗即消失,這5顆蛋也沒有親鳥來孵,5月27日至30日間,約有50至100隻鳳頭燕鷗於日間棲息於鐵尖,但都未夜棲。直到6月1日鳳頭燕鷗的數量達到250隻上下,並於當日首度夜棲,隔日數量持續上升,並發現燕鷗群已開始大量下蛋。今年燕鷗較往年延遲抵達繁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5月底適逢鋒面,日夜間降雨量皆高,至6月初轉晴燕鷗才立馬落腳繁殖。
產發處長劉德全指出,馬祖有5大生態亮點,除了每年都吸引眾多觀光客的藍眼淚及梅花鹿外,燕鷗、雌光螢及露脊鼠海豚都是我們積極推展的項目,尤其燕鷗當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更是世界瀕危物種,因此從中央海洋保育署到本縣都傾全力支持。
產發處表示,今年燕鷗雖然遲到,不過如今落腳鐵尖,總算可以先鬆一口氣,不過接下來才是最關鍵的時刻,燕鷗除了繁殖季早期受到人為驚擾容易棄巢外,颱風也會對牠們造成重大打擊,2018年時,在馬祖出生的黑嘴端鳳頭燕鷗馬妞於莒光蛇山繁殖,就是因為受到颱風影響,導致牠和整個燕鷗群都繁殖失敗。
燕鷗是馬祖珍貴的資源,無論是學術研究,又或是發展觀光旅遊都極具價值,馬祖的鷗況一般來說會在7月底至8月初達到高峰,有興趣賞鷗的民眾,歡迎提前安排行程前來馬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