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代號A74的黑嘴端鳳頭燕鷗日前於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記錄到,且是成對活動,代表很可能已經進入繁殖狀態。經抽血檢驗,A74是一隻母鳥,又在馬祖出生,因此又暱稱馬妞。今年已是馬妞連續第4度回娘家,勢必再掀起一波追鳥熱潮,另在此提醒大家,黑嘴端鳳頭燕鷗是極危物種,追鳥之餘也要小心不要觸犯相關規範。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所列保育等級最高的極危物種,估計全世界僅剩100隻左右,而有紀錄以來第一隻繫放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始於2015年的鐵尖島,這隻由台大森林系教授袁孝維團隊及台北鳥會標放的黑嘴端鳳頭燕鷗,腳上繫了A74的藍白色環,以供研究人員進一步追蹤其狀況,又因A74是在馬祖出生的,因此又有馬妞的稱呼。2015年是馬妞出生的年份,當時還僅是隻雛鳥,據研究人員表示,由於燕鷗亞科的鳥類生命週期平均長達10餘年,往往需要2至3年的時間才會投入繁殖,也因此有些燕鷗科的亞成鳥,隔年會停留在其度冬地,而不隨其他成鳥一起北返繁殖地。然而馬妞自出生以後,每一年都隨大隊回到馬祖海域,讓所有研究人員及賞鳥者既期待又興奮。
經台北鳥會通報,已於福建閩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馬妞與其伴侶的身影,雖然至今尚未在馬祖燕鷗保護區記錄到馬妞的身影,但據過往研究顯示,馬祖燕鷗保護區缺乏大面積的灘地,福建河口缺乏適合的繁殖營巢的島嶼,因此燕鷗會於閩江河口濕地求偶、戲水、整理羽毛,在馬祖的無人島礁營巢繁殖,養育後代。研究團隊也非常有信心,今年在馬祖燕鷗保護區勢必能見到馬妞的身影。
縣府產發處自馬祖於2000年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以來,即積極投入保育行動,今年更架設了4顆攝影機並提供即時影像傳輸,5月底拍攝到2巢黑嘴端鳳頭燕鷗有孵卵的行為。產發處也呼籲民眾,每年的4月至9月為燕鷗的繁殖季節,所有保護區島嶼於低潮線向外100公尺未申請禁止進入,希望民眾賞鷗之餘,也能一同當個保育小尖兵,為黑嘴端鳳頭燕鷗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