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坵賞鹿行程夯,平均每天都有2至3百位遊客登島,近來有遊客及民眾反映島上梅花鹿有寄生蟲,產發處日前派員登島執行用藥,希望達到防治目標。
大坵島上梅花鹿屬於野放族群而非圈養族群,身上會有寄生蟲情形,多半為硬蜱稚蟲及成蟲,近來登島遊客多,接觸鹿群可能性高,產發處由副處長劉剛帶領專業人員登島對鹿隻體表噴灑適宜劑量的防治藥物,尤其針對大坵碼頭和民宿區域較為親近遊客的鹿隻個體,並持續追蹤了解。
產發處指出,噴灑的防治藥物會透過鹿隻皮膚吸收,鹿毛會呈現淡淡的紫色,很快會褪去,此時大坵島梅花鹿進入夏季換毛及落角期,預估在半個月內會換上亮麗的毛色。另外,大坵島梅花鹿屬野放性質,仍具有一定的動物野性,提醒遊客與鹿隻互動拍照時要保持一定距離,也不要用手觸摸鹿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