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就醫提問單~減少對健康及疾病擔憂

     【本報訊】看病是一門學問!病人常常滿腹問題,但到了醫院遇到醫師,就一句話也說不上來。一位80歲的阿嬤,每天跟家人埋怨藥吃太多、頭暈不適,可是回診時醫師問她最近如何,她卻只會說「還好」,總把陪病的家人急出一身汗。為了增加醫病之間的正確溝通,讓民眾從如何從成為一位會看病的病人,進而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衛生福利局指出,國民健康署今年設計「就醫提問單」,讓民眾可以透過相關工具,減少對健康及疾病的擔憂。

   看診時有二種病人,一種會從盤古開天講起;一種只聽醫師說話,就醫提問單可以協助病人釐清自己的健康問題,其包含的項目有:最近出現的健康問題、目前疾病階段、用藥、檢查等,幫助民眾透過不同的提問單預先釐清就醫的目的,以及要與醫護人員討論、溝通的事;也可透過家人的幫忙,先把小抄做好,把握就診的時間,讓醫師一目了然的瞭解自己的需要,選擇最適合的照護方式,才能完整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

   回想每次就醫時,是否和阿嬤一樣,有很多問題和疑慮不敢問醫療人員?是否也害怕問多了會耽誤醫師看診時間,影響其他病人或造成忙碌的醫護人員困擾?其實看病提問是病人自主權利,民眾藉由問問題表達對疾病照護健康價值觀和需要,讓醫療專業者了解並安排,透過雙向溝通可以達到較佳的醫療照護結果。國健署呼籲,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態、勇敢詢問了解正確資訊,與醫護人員共同討論及決策,有效掌握自己的健康,把握看診的黃金時間。

 以下的「就醫三問」可幫助您與醫療人員討論最合適的醫療保健服務:

 第1問:對於我現在的症狀,我有那些選擇?

 第2問:我擔心就醫時選擇的各項治療方式會有什麼風險或困難?

 第3問:不論選擇何種治療方式,我如何得到幫助,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今年發展的就醫提問單,將各式健康提問再加以條列式,方便民眾使用,可以在國健署網站下載,透過以淺白文字呈現內容的決策輔助工具,包含肥胖防治、戒菸、母嬰親善、更年期等健康促進議題,以及三高防治、慢性腎臟病、肺阻塞等慢性疾病照護議題,幫助民眾了解這些議題的重要性,協助醫病溝通的過程,讓民眾在就醫前或需要決定時對各種選項有更多認識,考量自身偏好與生活價值觀,與醫療人員一同參與健康照護決策。改變你說我聽的健康照護現況,將其轉化成相互了解及支持的過程,讓民眾可以獲得最佳的健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