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今年飛臨東引繁殖的黑尾鷗,孵化期已經結束,為數近千隻的成鳥傾巢而出,飛翔或歇息在岩礁、海上,發出「ㄚ!ㄚ」喧鬧聲。到8月下旬,當小黑尾鷗都能夠飛翔並自食其力的時候,也是繁衍族群開始飛離開東引的時間點。
每年4月的某天,所有的黑尾鷗像是相約好了,一起飛到東引,開始成雙成對一起活動,在確立配偶關係後,雄鳥雌鳥相繼完成交尾,接著牠們會在陡峭的岩壁上選擇岩縫或小平台,以乾草堆砌成淺盤狀的巢,雌鳥雄鳥會輪流坐巢孵化。經過二十多天的孵化期以後,小雛鷗破殼而出。
今年到東引繁殖的黑尾鷗族群,數量約達千隻左右,這個時候小雛鷗已破殼出生,親鳥仍要承擔育雛的工作,群聚在海上尋找食物,再以反芻方式撫育幼鳥。
接下來,當幼鷗具備和成年黑尾鷗一樣的體態,父母們會帶著幼鷗不斷地練飛,以確保幼鷗在離開海島時,它們的孩子不會掉隊。在東引島上繁殖的族群是國內唯一的,也是目前所知黑尾鷗在世界上繁殖位置最南的族群。
圖片來源 / 馬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