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西莒蛇山驚現神話之鳥坐巢孵蛋

  【本報訊】知名生態導演梁皆得於西莒蛇山拍攝到黑嘴端鳳頭燕鷗坐巢的畫面,目前發現至少有5隻黑嘴端鳳頭燕鷗,其中一對已穩定於蛇山坐巢孵蛋,另一對似乎還在尋覓巢位,順利的話月底就可以看到黑嘴端鳳頭燕鷗的小寶寶了。

  馬祖燕鷗季開跑,長年於馬祖調查的社團法人台北市野鳥學會,近日於燕鷗保護區各島都有記錄到燕鷗繁殖,當中最受矚目的莫過於數以千計的鳳頭燕鷗及世界稀有的黑嘴端鳳頭燕鷗了。馬祖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周遭海域漁產富饒,每到夏天這都是燕鷗們養兒育雛的天堂。隨著人們對於環境保育的重視,為保護這珍貴的自然資源,馬祖四鄉中的8個無人島礁,於2000年劃設為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巧合的是就在同年,梁皆得導演拍攝到了黑嘴端鳳頭燕鷗於保護區繁殖的畫面,這不但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的紀錄,更是讓幾乎絕跡一世紀黑嘴端鳳頭燕鷗重回世人眼前,神話之名自此而走。

  鳳頭燕鷗每年固定於5月底期間來到馬祖燕鷗保護區繁殖,今年於北竿鐵尖及莒光蛇山各有記錄到約500隻的鳳頭燕鷗登島繁殖,黑嘴端鳳頭燕鷗則發現坐巢於蛇山,不過據以往觀測,燕鷗剛到時會有比較大的變動,如去年燕鷗曾先在蛇山停留,後轉移至鐵尖繁殖,因此現在正是牠們安家立命的關鍵時期。台北鳥會自2008年起每個繁殖季皆會記錄燕鷗族群的變化,發現馬祖繁殖的燕鷗族群以鳳頭燕鷗及白眉燕鷗為主,而黑嘴端鳳頭燕鷗總是會混雜在鳳頭燕鷗的繁殖群中,年間族群量雖有波動,但近10年的資料顯示各種燕鷗的族群量皆呈上升趨勢,而2010年起由國立台灣大學森林系教授袁孝維領軍的團隊加入研究,無疑是為燕鷗保育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使得我們對於燕鷗的遷移狀況有更進一步且即時的了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由台大及台北鳥會的團隊繫放了世界第一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並幫牠掛上編號A74的足旗,至今A74已連續3年回到馬祖,前2年是單身回到馬祖,今年拍到的照片旁邊有個伴,說不定今年就是牠此生第1次的繁殖,萬眾矚目。馬祖是燕鷗故鄉,更是全球黑嘴端鳳頭燕鷗最容易觀察的地點,今年的賞鷗船也即將開跑,歡迎各路夥伴都能一同來關注燕鷗的情況,不過這邊也有個小叮嚀要告訴大家,繁殖燕鷗中的燕鷗是很敏感的,就如同為人父母心,燕鷗爸媽們也是非常關心自己的小寶貝的,所以大家欣賞之餘也切記不要造成燕鷗的干擾,如靠得太近、餵食等,請大家一同來守護這些遠來的嬌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