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家教授執行馬祖胃癌除菌成功經驗

 【本報訊】馬祖曾是台灣胃癌發生率最高地區,為台灣本島3到5倍之高。過去長期交通不便,醫療資源匱乏,克服胃癌威脅為馬祖公共衛生最重要課題。縣自治後第1任衛生局長劉增應推動衛生工作最迫切防治任務之一,20多年來馬祖地區胃、肝癌防治計畫成功,受到國際醫療肯定。

 延續第1波走的路,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從進修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博士期間加入馬祖防治醫療團隊,民國93年起每年都到馬祖,沒有間斷過。

 因澳洲學者證實幽門桿菌感染與胃疾相關榮獲諾貝爾醫學獎;然而,除菌治療能否預防胃癌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仍無實證,李宜家與研究團隊研發有效的除菌治療在馬祖地區進行大規模社區性幽門桿菌根除計畫,達到預防胃癌的目的。經多次篩檢及治療後,馬祖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已由60%以上降低至不到10%,同時消化性潰癥與胃癌發生率也顯著下降。若以人數計算,馬祖的胃癌發生人數從以往每年約5位,到現在曾受篩檢的居民曾有連續3年零發生。

 根據最新國家癌症登記檔顯示,馬祖地區胃癌發生率已與台灣本島相近。李宜家長期偏鄉服務貢獻之外,其衍生學術貢獻條列如下:

 1、全面篩檢幽門桿菌胃癌防治策略為世界首例,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如 Gut、Gastroenterolo-gy),因效果卓著,曾受邀於隸屬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發表演說,讓台灣經驗能到世界胃癌防治有所貢獻。

 2、組成台灣臨床試驗聯盟進行國內多家中心研究計畫,研發有效幽門螺旋桿菌除菌療法及療效預測模型,成果2次刊登國際頂尖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影響全球除菌治療思維。

 3、多次受邀參與國內外胃癌防治共識會議,成為制定胃癌預防篩檢政策重要國際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