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門與馬祖同為台灣離島,有很多相似卻也存在很多相異,為對照這時期的常民記憶,縣府文化處8日晚間於12據點舉辦座談會,邀請哈佛大學教授宋怡明分享如何書寫戰地歷史:從金門看馬祖;他認為現在回顧這段歲月可能太晚,但有其現實上積極意義,就是希望透過這些荒謬現象的呈現,提醒世人不要忘記了軍事化的危險,人類不可再重蹈覆轍。
做為兩岸軍事對峙的最前線,除了戰地景觀外,文化處近年非常重視歷史軌跡及常民生活收錄;昨晚邀請到哈佛大學教授宋怡明介紹他的戰地研究《前線島嶼:冷戰下的金門》,分析軍事戒嚴體制下的金門社會,以及與馬祖之間的對比。
楊綏生引言時表示,是在省府舉辦建國百年和平論壇學術研討會中認識宋怡明,就當面邀請他務必來馬參訪,而他應台大林瑋嬪教授邀請來台學術訪問,就指定來馬祖做田野調查,希望以聊天方式,輕鬆討論金門與馬祖的異同。
宋怡明說,第一次聽到金馬這名詞是在他還在念大學的時候,是台灣用來抵禦及監控中共入侵的外島;學界多著眼於冷戰對峙的時代,卻忽略了這些戰爭工具島上要存活的人民。當年金門一切都是軍事考量,書中舉了許多例子,例如金門從早期往南洋發展的時代,就一直是個男女比例失衡的地方,而且是女多男少,而戰地政務後,婚姻市場開始反過來,女人供不應求,形成不合常理買賣現象。
馬祖與金門戰地政務時期有哪些不一樣;宋怡明說金門歷史比馬祖悠久,早從唐朝就開發,而且原本就是一個縣,馬祖是軍事因素才整合成為一個縣,軍事化的過程及影響也不相同,尤其是戰爭帶來的人口分布的改變,如八二三砲戰為了避難而造就新村落,相同的就是社會正常發展歷程被扭曲,為了軍事因素,而忽略太多不該忽略的事物。
邱新福講評時指出,宋教授的書把金門外島擴大成為冷戰兩大陣營的對峙,每章節都是用故事來切入,讀起來不會乏味,也認為宋教授確實有必要就馬祖做詳盡研究,也願意助一臂之力。
自由發言時間中,民眾指出金馬捍衛台海半世紀,憂心下世代的人如何看待這段歷史,金馬的地位是否會這樣斷掉?游桂香指出在國軍來之前,馬祖是輸入女性,很多家戶都會去大陸找媳婦,也認為閩東與閩南婚姻文化差距甚大,而軍事化對馬祖最大的影響,就是女性嫁給軍人只是為了改善娘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