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生態習性~馬祖南竿燕鷗保育專家宣導活動

 【本報訊】2017年燕鷗保育教育專業人員宣導活動針對導遊領隊、民宿、旅遊從業人員教育訓練,內容為保護區規範、保護區鳥種及鳥況更新、保護區介紹,加強相關人員對燕鷗保育及生態習性的認識。

 燕鷗保育專業人員宣導活動南竿場22日晚間7時30分於縣府產發處4樓會議室舉行,由台灣大學森林系主任袁孝維主講,說明燕鷗調查紀錄與相關研究,及兩岸合作與國際交流成果,吸引許多觀光從業人員與有興趣的鄉親前往聆聽。

 袁孝維表示,為串聯黑嘴端鳳頭燕鷗繁殖地(馬祖、澎湖)與渡冬地(國外)兩端的保護熱線,解開遷徙中繼站之謎,研究團隊利用與黑嘴端鳳頭燕鷗共同遷徙且共域生殖之二級保育類鳳頭燕鷗,裝置衛星發報器進行追蹤,以推演黑嘴端鳳頭燕鷗的遷徙路徑。

 袁孝維指出,馬祖於2008、2016和2017年共繫放20隻鳳頭燕鷗,澎湖則於2015和2016年共繫放4隻鳳頭燕鷗。燕鷗秋季南下遷徙路徑共有兩條,一條沿著大陸沿海,往南飛至越南、泰國、柬埔寨和緬甸渡冬。一條沿著大陸沿海或台灣西南部,往東南至菲律賓中部渡冬。南遷前會先往北飛至浙江台州、溫州甚至舟山群島與其他燕鷗聚集。

 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累積衛星追蹤點位,分析燕鷗使用熱點,確認海洋保護區與重要海鳥棲息地,評估燕鷗可能分布棲地營造與生殖成功監測。另外,進行共域黑嘴端鳳頭燕鷗與鳳頭燕鷗之棲地營造與生殖成功監測,設立並執行跨國界之保育行動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