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復育馬祖漁業資源,以及確保馬祖漁民增收和漁業經濟健康發展,縣府與福州市海洋與漁業局攜手進行魚苗放流,雙方於距離福澳6海里海域地區,展開大規模共474萬尾魚苗增殖放流作業,期盼達成海洋生態延續目標。
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副議長陳書建、議員曹丞君、周瑞國、陳貽斌、產發處長劉德全、馬祖區漁會總幹事曹成俤搭乘海巡巡邏艇護航出海,會同對岸海洋與漁業局部門人員、連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陳堅斯、連江縣海洋與漁業局長孫發強,雙方至兩岸中線一起放流魚苗,象徵兩岸共同維護珍貴漁業資源。
縣長劉增應表示,因大型拖網船和海洋污染等影響,造成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維護海洋永續發展成為一個迫切解決的問題,期望透過放流活動恢復海洋生物資源,更提醒大家重視海洋保育。
106年兩岸保育共同放流宣導活動6日上午9時在馬祖海域舉行,333萬尾大黃魚於海峽中線放流,另外41萬尾真鯛、50萬尾黑鯛、50萬尾花鱸共141萬尾魚苗分別於北竿、南竿及莒光沿岸放流。
馬祖海域遼闊,為閩江口外重要漁場,近年來大陸福州一帶漁民常越界捕撈,使得魚類資源枯竭嚴重,去年雙方合作共同放流魚苗,受馬祖各界關注且反應良好,為永續經營海洋生態,兩岸均有責任針對此片海域進行有效管理作為,創造雙贏。
產發處表示,目前雙方已初步達成共識,包含同步執行取締非法漁船,休漁期間的船隻作業約束,保麗龍等高污染材質漁具的汰換,加上每年定期的增殖放流復育作業,可望逐步恢復馬祖漁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