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吳副縣長接見全國工商研究會考察團

 【本報訊】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考察團一行十餘人,由團長林勝和帶領到金門縣政府拜會,由副縣長吳成典接見與歡迎,並為招商由工策會協助簡報對接事宜。在接見中,吳成典介紹金門縣開發史及過程,他說金門本島和海內外金門人約有百萬,對台灣及大陸的空海交通也方便,並強調金門開始站起來,規劃及擘劃金門未來發展,歡迎到金門投資興業!

中華民國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考察團一行昨至縣府拜會,受到副縣長吳成典歡迎及接見,並就工商建設議題進行討論和交換意見。(楊水詠攝)(JPG)

 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考察團一行是於昨天下午二時三十分到縣府拜會,吳成典指出,金門是宜居的地方,沒有地震、土石流和重大自然天災災害,希望大家一起參與經濟、觀光建設,那金門的發展就快了,也讓金門成為最有發展的地方。

 吳成典表示能幫金門做點事,是他的宿願!而且,金門仍是扮演好台灣與大陸的櫥窗及窗口,對於金門發展會有加倍性,再次歡迎來金門投資,也為金門帶來創意與資源,更注入開發建設動力,使金門變為有希望的地方!

 吳成典指出金門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在兩岸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縣府成立「大陸事務辦公室」,專責處理與大陸兩岸交流合作發展有關的事務;而,金門在東南亞約數十萬的僑親,陳縣長去年七月間率團前往訪問僑社,並成立「僑務辦公室」,專責聯繫和服務鄉僑的事務工作。

 在拜會中,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考察團也看好金門有投資發展的商機,尤以在綠能、太陽能開發上,可增加就業、稅收和保護水源等,更符合金門發展低碳島的施政目標。另,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認為金門除了發展綠能之外,在醫藥醫療、航港交通發展建設,他們也認為皆有發展的潛力。

 工商建設研究會經濟委員會考察團並指出2001年一月起小三通試航,金門成為台灣與大陸的臍帶,所以說金門的經濟起飛,它代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而且,在兩岸之間,金門更成為一個重鎮!

 另,工策會並以建設「金廈生活圈」共築「和平經貿特區」為題作簡報指出,金廈兩岸跨域聯動,共同建設金廈共同生活圈,爭取陸方讓利金門,使金廈兩門由兩岸戰爭前沿轉型為兩岸緩衝非戰和平區的兩岸最佳透氣口。同時,發揮金廈「門對門」的區位優勢,聯手共同發展、共同合作、共同建設海絲,扮演南太平洋暢通安全高效運輸大通道及串聯亞歐非的角色。

 工策會表示金門持續扮演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新試點,在小三通建構的合作基礎上,試行讓人流、物流、金流與資訊流更便利於兩岸流動,提升金門的經濟發展。未來廈漳泉將因結合金門這個「黃金之門」,一躍成為對台口岸中名副其實的「閩南金三角」。

 金門發展推動方向以觀光為軸心,工策會表示用金門優勢帶動其他產業發展,加上金廈資源互通,人流、物流及金流鬆綁,建構國際觀光休閒島、精緻購物免稅島、養生醫療健康島、低碳環保樂活島的目標。
此外,縣府建設處表示金門自解除戰地政務後,成為兩岸區位樞紐,隨著兩岸關係密切,已從「戰地」蛻變「讚地」,更成為廿一世紀的「和平寶地」。兩岸自實施小三通以來,金門更扮演著兩岸互信合作的「先行示範區」,有效推動兩岸政策及經貿開放的試點,並認為金門的經濟正走在時代的轉捩點,以及轉型起飛,而金門的發展定位,關係著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