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高雄市政府、屏東縣政府、澎湖縣政府及金門縣政府攜手踐行生態保育工作,並為瞭解各單位今年階段性執行進程,於日前共同召開會議研商與討論,希望透過更多的努力,實踐達成生物多樣性的目標,並能持續與地方政府攜手共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願景。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是臺灣主要的自然資源管理單位,轄下分有八處地區分署,其中,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與高雄市政府、屏東縣政府、澎湖縣政府及金門縣政府攜手踐行生態保育工作。建設處表示,生態保育除野生動物救傷及保育教育宣導外,其實還包含捕蜂捉蛇、綠鬣蜥防治宣導、防治臺灣獼猴輔導架設電圍網、臺灣獼猴禁養後續照養與收容、野生動物危害農業防治、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入侵種防治、地質公園與自然紀念物推動、保護區及自然地景以及瀕危物種保育等等工作。
另在林業及自然保育內容著實繁多,就以生物多樣性保育與入侵種防治工作而言,諸如斑腿樹蛙、亞洲錦蛙、溫室蟾、綠鬣蜥、家麻雀、家八哥等外來種的該怎麼移除,便是各縣市政府伙伴要傷腦筋的,依各物種的生活型態不同,用不同方式(例如:低溶度酸劑、架設網具)在不同時間(日間或夜間)去執行移除工作;同時為宣導大眾對於原生物種棲息環境的重視,以及外來種對於原生物種在棲地、在食物資源的競爭關係,會辦理不同型態的宣導活動、工作坊,期使社會大眾有更多的認識與認同。
此外,今年階段性執行進程會議在金門縣辦理,參與攜手踐行生態保育縣市見識到金門地區淡水原生魚種大鱗梅氏鯿及高體鰟鮍的復育成效,也看到金門縣政府為復育食蟲植物寬葉毛氈苔及長葉茅膏菜,透過溝通與協調獲得農民同意出租土地借作食蟲植物營造地棲地,而復育不單只是種植而已,還需要適時地、適度地擾動合作,希望透過更多的努力,可以實踐達成生物多樣性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