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王冥誕獻祭追思~金門迎接深度旅遊

       【本報訊】金門各界舉行明監國魯王407周年冥誕祭典,由縣長陳福海擔任主祭官,縣府暨所屬機關單位主管及各界代表陪與祭,依循古禮向魯王陵前上香、獻花、獻酒、獻牲儀、獻果品、宣讀祝文及晉獻金帛後,全體人員行三鞠躬禮,場面莊嚴隆重。

縣長陳福海率金門各界公祭明監國魯王407周年冥誕。(莊煥寧攝)

       在祭典儀式完成後,縣長陳福海也在文化局長呂坤和、民政局副局長陳國興、林務所長鄭向廷等相關單位主管等人陪同,並會同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一同檢視了魯王墓園區周遭環境,陳縣長當場指示文化局應盡心維護地區所有史蹟之完整,並完成相關必要的調查研究。也該定期巡視,如果發現斑駁損壞之處,一定要找專業的文史工作者及匠師進行修復,而文物的解說牌應妥善設置,可以讓遊客到訪更清楚了解其中的故事,進而增加遊客對金門的了解,也可提升其旅遊滿意度。

        關於古蹟周遭樹木植栽與環境的整理,陳福海也要求林務所需定期派員進行綠美化與景觀維護,可以攜手金管處共同把這些地區珍貴的文史資產轉化為引人入勝的觀光資源。同時,此處是從伯玉路進入植物園及太武山的必經景點,且附近有蘭湖、小徑村及擎天廳等觀光景點,未來可積極打造成一條登山健行的路線及遊憩區,除了提供鄉親日常的休憩處所外,亦能鏈接現在深度及健康的旅遊趨勢,提供作為旅客參訪的旅遊路線。

        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指出,該處建置有魯王墓步道,為太武山西麓魯王墓至無愧亭,以石板及碎石步道連接而成,步道位於林下,可悠遊其中,沿途欣賞木麻黃、潺槁樹、相思樹、榕樹、三角葉西番蓮等各項原生樹種,並有舊有軍事設施遺跡,該處也會持續配合作好環境維管工作,以提供民眾優質的休閒環境。

        文史資料記載,魯王朱以海,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11世孫,生於明朝萬曆戊午年5月15日,明末以監國名義於大陸東南沿海高舉義旗,與鄭成功等致力抗清復明運動;魯王於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卒於金門,年僅45歲。由於金門並未生產稻米,魯王朱以海在兵荒馬亂年代主要以番薯裹腹;因此,民間稱其為「番薯王」。他死後由於政治環境因素,並未聲張,以致後來曾發生真假墓塚的歷史疑案。

       據了解,目前位於小徑村郊的魯王墓是在1959年奉蔣中正總統指示新建,並在1963年辦理安葬典禮,墓園四周環境清幽。金門各界每年農曆5月15日魯王冥誕這天都會齊聚魯王墓園舉辦祭典,追思感懷魯王復國之心與孤忠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