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毒化災應變演練七單位參演總動員

       【本報訊】金門縣政府日前下午假國立金門大學,舉辦「113年金門縣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應變演練」,共動員包括國立金門大學、縣府環保局、消防局、自來水廠、衛生局、金門酒廠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中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等7個單位參演。演練情境逼真,過程確實,順利圓滿完成。
       113年金門縣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應變演練,由縣府參議張瑞心主持,計有主辦單位環保局局長李廣榮與縣內災害防救相關單位,包含國立金門大學副校長陳奇中、國立金門大學理工學院院長翁克偉、國立金門大學環安中心主任胡巧欣、縣府消防局代理副局長陳國瑋、縣自來水廠副廠長盛佑鼎、台灣中油金馬行銷中心經理楊國強,以及縣府衛生局科長潘淑敏等來賓共同參加觀演。
       此次演練假設金門大學4樓食品科學系化學實驗室,學生進行化學相關分析實驗,因操作不慎,造成乙腈外洩,引起燃燒發生火災,造成兩名學生受傷。環安中心接獲通報後立即啟動緊急疏散機制進行教室學生疏散並向119勤務中心、環保局及金門縣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聯防組織請求支援,隨即進行疏散搶救及傷患後送等作業。消防隊抵達後進行周界水霧防護及區域劃分等作業。環保局抵達後進行災況評估及環境監控等應變;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中區環境事故專業技術小組抵達後,進行環境偵檢及應變諮詢等作業。待人命搶救、火災解除及除污完成後,指揮官依環境檢測結果宣布毒災事故解除。
  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應變演練來賓及參演人員合影。(高凡淳攝)     

       本次演練目的在於透過實兵演習,將應變程序轉換為實際操作,由實作過程進一步檢視通報體系及支援管道暢通程度,提升毒化物事故應變預防及應變技能,強化政府主管機關與相關應變單位處置判斷與聯合應變能力,並強化業界聯防組織相互支援聯防機制效能及熟悉緊急救護與避難作為,以有效運用各界救災資源、人力及裝備,建立「全民防災」的共識,期達「事前預防」、「臨事應變」與「善後復原」之目標,以強化整體救災能力,降低毒災事故損害及環境污染。
       為提升偏遠地區災害防救應變量能,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現改制為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於111年蒞金協助整合縣內災害相關應變單位共同簽署金門縣毒化災緊急事故相互支援協定;此次實兵演練特別將簽署單位人力物資資源啟動支援納入演練情境共同參與,如實呈現災害發生後通知金酒公司派遣技術人員到場並提供應變設備及防護器材協助救災。縣府參議張瑞心表示,發生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勢必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災害救援,加上處理過程複雜及技術性都很高,絕非政府單一機關能力可以負荷,整合各單位的防災應變能量,才是毒性及關注化學物質災害防救的關鍵。
       張瑞心參議表示,毒化物對於人體及環境都具有威脅性,金門距離台灣本島有段距離,如碰上緊急災害,無法給予最即時的救助,透過日常的狀況演練來熟悉防災處理作業程序,強化災害發生時的緊急應變能力,有效運用人力、物力進行災害搶救,才能夠建立起安居樂業的環境,感謝各單位人力的投入,讓演練到位順利圓滿。
       金大副校長陳奇中提到,隨著科技發展及生活的便利性,化學物質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進而衍生很多無法預知的危機,必須謹慎以待,唯有做好準備、事先預防,累積足夠的經驗,在事故發生時,透過各單位合作,把傷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