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廈大橋建設推動促進會」理事長陳滄江和前縣議員林金量前往金門縣政府送交「興建金廈大橋」公民投票提案,內容主文為「為了提升金門經濟發展,身為一個金門縣民,你是否同意興建金廈大橋」,總共734份連署書,由縣府民政處長陳金增代為接收。
陳滄江表示,「金廈大橋建設推動促進會」成立至今不到一年,鄉親反應熱絡、期望很高,金廈大橋意義在於促進金門的經濟發展,金門過去受到戰爭影響,以至於現在相較兩岸,相形落後,金門的未來就是要靠經濟,其中交通非常重要。他說,自己擔任點火者的角色,希望透過公投,讓政府了解金門的民意、知道金門人需要什麼。
陳滄江表示,短短兩個禮拜就累積734份連署書,超過法定的門檻600份,如今送交審核,希望很快能夠進入第二階段,屆時需要6000多份,到時候再全力衝刺,希望很快可以舉行金廈大橋公投。他強調,不希望金廈大橋和政治、選舉牽扯上,希望經濟擺第一、金門優先、大橋放中間、政治放一邊。
代表受理連署書的縣府民政處長陳金增說,第一階段連署人門檻為,最近一次縣長選舉投票總人數的千分之五,也就是611人,該協會送交的700多份連署書看起來是有達標,不過還要送審核。他補充,公投議案要是地方自治事項才是地方性公投,金廈大橋的議題是否屬於地方性公投,需要函送行政院認定。而若上述程序都通過,接下來便將本案發交給縣選委會,進入第二階段,屆時門檻會更高,需要6114人連署。
陳滄江表示,金門縣未來性的發展,當務之急不是軍事,也不是政治,而是經濟提升的民生問題,相信政府和民間應該都有共識。自1992年解嚴迄今,這30年間金門縣有兩項重大的兩岸政策落實,一是2001年的開啟兩岸小三通、其二是2018年的金廈通水,這是政府的德政,但是真正的要落實金門經濟提升到位,金廈大橋應該是關鍵,因為金廈大橋落成之日,也就是「金廈新六通」,通橋、通氣、通水、通電、通人、通貨的完全到位,金門經濟起飛指日可待。
陳滄江說,回想兩岸小三通及金廈通水的芻議是起源於1995年間,當時兩岸的關係緊張,有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隨後2000年兩岸的關係在民進黨執政後更是充滿了不確定性,然而經過將近30多年的努力,「兩岸小三通」及「金廈通水」分別在2001年陳水扁總統執政及2018年蔡英文總統執政相繼落實,在在說明,過去兩岸關係比通橋更具敏感性的「開放老兵探親」、「兩岸直航」、「兩岸小三通」、「兩岸通水」都一一實現了,民生經濟問題是可以凌駕政治之上,今天來發起提案金廈大橋公民投票,最能展現普世的民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