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再生~ 金寧鄉湖峰社區觀摩後豐港

        【本報訊】金寧鄉湖峰社區辦理農村再生觀摩學習活動,社區理事長楊守信及指導老師葉偉傑率團前往後豐港社區參訪取經,在後豐港社區理事長洪榮吉,總幹事洪振益介紹引領下瞭解當地風土文化、生態經濟及食農教育,傳統多元生活特點。而上山採洛神花,下海勾蟳,在社區做鱟粿、博狀元餅,讓大家進行現場實地操作體驗,從中汲取社區特色改造優點,獲益不少。
      近年來由於填海造港及道路興建等重大建設,改變了社區地理生態環境,更由於人口結構及社會變遷,使得聚落傳統生活型態面臨重大的改變和轉折,以往村民賴以維生的蚵田和潮間帶已不復見,社區農村再生之營造,正好為社區經濟模式轉型提供了多元化的契機,而農村再生計畫的適時推動,讓後豐港社區成為金門最早參與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近年來在政府積極輔導下,已獲致初步的成果,後豐港社區成為金門推動社區改造及農村再生重要的指標和規劃參考!

農村再生觀摩做鱟粿。(後豐港社區提供)
     湖峰社區幹部及志工伙伴們二十五人,在後豐港社區進行為時一天的農村再生小旅行體驗活動,在洪榮吉理事長及志工們的介紹引領下,從在地文化、生態經濟及食農教育一一加以介紹,不僅重現後豐港務農捕漁的傳統多元生活特點,從潮間帶到農耕,展現後豐港獨特的風土文化,打造嶄新的社區巡禮及村落走讀體驗。也透過農村再生年度計畫,推展在地文化,優化地方風味餐與特產伴手禮形象包裝設計,讓參訪的貴賓不只看得精采,聽得過癮,更能吃得滿意與安心。
     活動中帶領來訪的志工伙伴們,上山採洛神花,下海勾蟳,在社區做鱟粿、博狀元餅,讓他們進行現場實地操作體驗,期許他們對農村再生之推動懷有更多的想法和啟發。洪理事長在社區巡禮介紹時,也特別將後豐港四百年來口耳相傳「十八石礐」的尋寶秘訣「大水淹袜到、小水淹三尺」告知參訪的貴賓,希望他們來到後豐港之後都能尋到寶藏滿載而歸。
     農村再生在於針對社區特色,運用既有的環境資源加以規劃,並結合在地鄉土文化、自然生態、環境保育及節能減碳等諸多面向,透過觀摩活動學習並吸取經驗,行銷在地優勢與突顯鄉土特色,成為吸引遊客之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