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縣長主持「東山.金門文化周」揭幕

 【本報訊】一項「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活動昨天在東山博物館展開,由金門縣長陳福海、副議長謝東龍、立委楊鎮浯、文化局長呂坤和,以及東山縣常委蔡力顓等人共同主持剪綵;同時,在陳縣長等人見證下,完成「兩岸南明文化遺存保護聯盟」簽約儀式,深具有跨界多元融合的意義,也讓兩地民眾對南明文化有更深一層的體認。

金門縣長陳福海與副議長謝東龍等人,為「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活動剪綵。(楊水詠攝)(JPG)

 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暨兩岸南明文化遺存保護聯盟簽約儀式活動,於昨天下午三時十分舉行;陳縣長表示,兩岸長期都有良善的交流,在關聖帝君信仰同心,帶領一千七百位鄉親來到東山島晉謁關聖帝君和進香;而且,金門與東山關聖帝君同源,也很高興參加「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活動,也希望兩岸三地有好的南明文化珍貴資產。同時,陳縣長說,金門是一個好地方,歡迎東山和福建的朋友擴大交流到金門走走和旅遊活動。

 東山、金門同為海島,一水相隔,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同、商緣相通,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表示,舉辦「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掛軸圖文展)」東山島及金門島歷史文化遺存資源互補、優勢共用、區域協作,在全域旅遊、文化體驗式創意旅遊等領域尋求更大範圍、更多層次、更深層面的相互溝通與合作,力促更好更快發展,立足海峽、放眼全球,共同構築「東山‧金門歷史文化遺存合作圈」,開拓兩島歷史文化創意旅遊交流與合作,對於加強兩岸認同感,豐富海上交流交往的內涵,提升閩南地區在「海上絲綢之路」上的地位,發展文化體驗式旅遊。

 在剪綵之後,陳縣長一行也參觀了東山‧金門文化周~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展,並寫下「兩岸和平,幸福金門」八個字,而立委楊鎮浯、副議長謝東龍寫下兩岸和平、一家親及兩岸一家,共圓夢的心願。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表示,南明(1644年-1662年或1683年)是明朝京師順天府失陷後,由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若干政權,歷經四帝一王。南明遺存,是閩南史跡的重要部分,因為這段歷史造成的大遷徙,亦影響了金門、澎湖、臺灣的社會發展。漳州東山既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理學家、書法家又是民族英雄黃道周的祖居地,更是「海上絲綢之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表示,鄭成功、黃道周和張士良等明朝遺老的影響功不可沒,因為真正浮出水面波及兩岸、震驚朝野的會黨暴動實際創會人,當屬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天地會中興時期的提喜和尚鄭開,並影響以後的臺灣林爽文起義。從萬五道宗立會、萬提喜起會、林爽文起事到孫中山革命,歷經數代愛國洪門志士的不懈努力,長達二百多年的清朝統治,在辛亥革命「反專制、要共和」聲浪高潮裡中止,「反清復明」初衷終於得以實現。

 金門縣宗族文化協會表示,經過在華僑、華人社會中亦待持續發展,洪門組織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和台港澳、東南亞及歐美各地,迄今擁有弟子達六千萬人,仍屬實力龐大、影響深遠的會黨組織。兩岸民眾形成合力,對這段往事進行研究、借鑒、啟動,對於加強兩岸認同感,首推文博文創產業繁榮興盛具有重要的時代意義。

 此外,為使兩岸共同把南明文化加以深化,並對南明文化能發揮更多的效應,海峽兩岸共有八個團體在陳縣長等人見證下,簽署了「海峽兩岸南明文化遺存聯盟」簽約,各簽約團體從獨特的視角,疏理兩岸南明遺存與脈絡,探尋閩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推動多元融合,跨界模式成為文化產業趨勢,以期發揮南明文化的歷史及觀光旅遊的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