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水獺是金門重要資產,而今年已有兩起的水獺路殺通報案件,議員董森堡呼籲有關單位應該予以重視,並於日前邀集金寧鄉代表李俊龍、金門縣政府建設處、工務處、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金門縣野生動物救援暨保育協會等單位,前往雙鯉湖會勘,進行多方的意見交流。
各單位於會勘過程中彼此交換諸多意見,會中討論出四項「暫時的解決措施」及「長期的保護計畫」,分別是:一、雙鯉湖清淤工程近尾聲,湖畔道路來往車輛頻繁,請相關單位思考暫時先以柵欄導引水獺,避免路殺憾事發生。二、湖畔鄰近道路未設置「水獺出沒」慢行標示牌,由議員董森堡簽請建議書至相關單位辦理。三、建議水尾塔路口至南山路口設置生態廊道示範路段,建置涵管與導引設施串連雙鯉濕地中心水池至南側慈湖魚塭,防止水獺經由道路橫越,降低發生路殺意外機率。四、工務處及相關工程單位,將水域串連及生態廊道設置計畫納入未來各項道路工程施作考量,串連重要棲地、營造友善環境。
董森堡表示,縣府除將水獺視為生態觀光的代言人外,應更重視水獺的保育工作。此次路殺事件起因於雙鯉湖的清淤工程,他認為是可藉成本較低的保育工程來預防,如清理既有涵洞中的雜物,讓水獺通行。或事前增設柵欄導引水獺,而非事發後亡羊補牢。他盼相關部門未來在處理水獺議題時應引以為鑑,不要再讓憾事發生。
古寧頭社區發展協會自一一○年起承接水獺巡守計畫,便攜手古寧國小師生共同執行,其目的就是讓生態保育的觀念能向下扎根,培養小朋友主動關心生活周遭環境的觀念。雙鯉湖水獺死亡,金寧鄉代表李俊龍認為,縣府在接獲通報及處置的同時未告知社區,讓社區民眾及古寧國小師生錯失一次寶貴的危機處理經驗,實屬可惜。
歐亞水獺與社區生活環境之關係緊密,且經常出沒的區域與人類生活區域有高度重疊性,李俊龍表示,思考水獺保育方式時,若直接將其地域劃設為保護區,並限制民眾的生活或嚴禁任何開發,此舉不僅有點不切實際,甚至會導致民眾視水獺為洪水猛獸,產生仇視的心理;此外,一個正常的社區,未來勢必會遇到建設與向外擴張的需求。
「水獺巡守計畫」透過定期的巡護監測機制,瞭解並記錄水獺生活及移動的習性,李俊龍認為這是一個轉機,畢竟如若未來的發展過程中,真有開發建設、興建與拓寬聯外道路的必要性,那麼過往蒐集的調查資料就能作為提前規畫並進行友善措施增設(如道路下埋設涵管),讓棲地環境改變的同時,也能減少對水獺生存的衝擊。
每年九月至隔年三月為金門地區的歐亞水獺活躍高峰期,特別在環島北路三段、太湖周圍路段、瓊安路、瓊徑路、瓊義路、高陽路、金沙水庫及榮湖周邊及雙鯉湖、慈湖周邊都常有水獺活動,為此縣府也彙集專家學者與地方意見,共同檢討並釐清路殺可能造成原因,強化機關單位間橫向聯繫,並持續改善水獺棲地環境,評估以生態廊道、警示器、或加設施工圍籬等相關導引友善設施來增加水域棲地的連通性,以避免憾事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