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文化部指派文化資產局副局長吳華宗代表部長史哲,來金參加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保存者蔡甲庚藝師告別式,並由家屬蔡遠進代表領取旌揚狀,旌揚蔡甲庚藝師一生為傳承傳統表演藝術技藝的貢獻,金門縣文化局局長呂坤和陪同領取。
蔡甲庚藝師的告別式在西堡廣場舉行,在家祭後由文化部文資局副局長吳華宗代表部長史哲頒發旌揚狀,並公開宣讀旌揚狀內容後,由家屬蔡遠進代表接受。
文化部旌揚狀指出,「蔡甲庚藝師充分體現並傳承金門傳統傀儡戲,對於文化的承先啟後具有重要性,其藝能反映出傳統文化智慧累積的高度表現。金門傳統傀儡戲於清朝中葉傳入金門地區,保有閩南文化特色,具民俗科儀與宗教信仰之社會性功能,並具有藝術價值性,演出口白至今仍採用泉州古語,展現閩南語音韻特殊美感,蔡甲庚藝師自年少即投身廟會科儀與傀儡戲演出將近七十年,深具精湛操偶技藝,1988年創立劇團及帶領家族傳承發揚傳統傀儡戲文化,其足跡廣布金門鄉間,並透過變革與創新,以傀儡戲新劇目深耕校園薪傳,宣揚這項珍貴的傳統表演藝術。綜其一生,在傀儡戲文化推廣與傳承上不遺餘力,為傳統表演藝術之保存,奠定深厚基礎,足資表彰,特予旌揚,以垂德範。」
蔡甲庚從小就對表演藝術有興趣,師從許仕順先生開始學習傀儡戲,早年因廟會各項科儀活動需要,當時傀儡戲的演師較少,所以他學成後結合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金門四處表演,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傀儡戲的演出不復以往的盛況,身邊的友人大都轉業,唯有他還是始終堅持他最愛的「傀儡戲」,並於1988年成立「金西堡傀儡戲劇團」,之後其子蔡遠進復更名為「金門傀儡戲劇團」,至今仍持續在金門各地進行演出,為目前金門縣唯一的傀儡戲劇團,2017年登錄認定為傳統表演藝術「金門傳統傀儡戲」保存團體,蔡甲庚藝師並於107年獲得第三屆金門文化獎。
傀儡戲於金門以閩南語稱之為「踏棚」,因每一棚戲演出前的請神與演戲後的辭神,必須請「田都元帥」進行「踏棚」儀式,可驅邪制煞。金門傀儡戲班傳承脈絡是透過口述傳授,並無紙本流傳,且父傳子繼,蔡甲庚之子蔡遠進克紹箕裘,接手劇團事務,投身發揚、推廣傳統藝術,並持續於金門校園演示傀儡戲。
金門傀儡戲劇團在戲台上有一副對聯寫著:「頃刻驅馳千里外,古今事業一宵中」,橫批則寫著「內簾四美」;意思是藉由「生、旦、淨、雜」幾個角色,就可以把時空濃縮在一個小小的帷帳之中。
金門縣文化局表示,蔡甲庚藝師將他的一生獻給了傀儡戲,用傀儡演繹著各種角色寓教於樂,並讓更多人認識金門傳統傀儡戲表演藝術,身後獲此殊榮實屬實至名歸。